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0651  380659  380665  380669  380675  380677  380681  380687  380689  380695  380701  380705  380707  380711  380717  380719  380725  380729  380731  380735  380737  380741  380743  380745  380746  380747  380749  380750  380751  380753  380755  380759  380761  380765  380767  380771  380777  380779  380785  380789  380791  380795  380801  380807  380809  380815  380819  380821  380827  380831  380837  380845  447348 

18.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追求及时行乐,醉生梦死,如今天的各类贪官,这样的人虽然活着实际已经死了;有的人虽然死了,他却永远活着,如焦裕禄逝世虽已40年,但他那不惧困难.不讲条件,艰苦奋斗.知难而上的精神,依然为人民所敬仰。这表明                                           (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不同的作用

    C.物质的东西是易灭的,伟大的精神是永恒的 

    D.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试题详情

17.“破窗理论”是一个俏皮的经济学名词。原意是玻璃门窗遭到破坏虽然造成一定的损失,但由此却使玻璃制造商.建筑商受益,以及引发新的建设链条的发展,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破窗理论“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   )

    A.要尊重经济运行规律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实践决定认识

试题详情

16.网络教学因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但它不能对学生的个性给予关注,在学生求知求真的过程中不能使师生之间产生思想与情感的相互激荡。总之,网络教学缺乏一种人文的氛围,缺乏一种切实的与教学相关的实践。由此可以看出   (   )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B.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客观的

    C.事物是联系.变化.发展的 

    D.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

试题详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回答14-15题。

14.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   )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可以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5.“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   )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13.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             (   )

    A.价值判断受主观性影响    

    B.“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试题详情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回答11-12题。

11.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                                (   )

①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变;

③适度的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④量变和质变是辨证统一的。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2.“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的升华,说明:      (   )

①模糊性的传统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②认识的升华必须扬弃传统经验的模糊性;

③模糊性的传统经验是精确性认识的来源;

④精确性的认识必须全面继承传统经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中医、京剧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回答9-10题。

9.中国传统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在治疗一些疾病时遵循的医理是:治其外必先治其内,治其内必先治其根。下列表述与这一医理相一致的是:                             (   )

①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     

②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决定外因;

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A.①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在传统京剧表演中,统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既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矛盾特殊性是普遍性的前提        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试题详情

8.“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   )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100年前由奥地利人舒施尼做出的这项发明,曾经一度被视为“一次革命性的解放运动”。如今却被视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据此回答6-7题。

6.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造成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为此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对任何事物都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  ②实践提供认识的手段和工具;

③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④认识的获得都必须亲身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种。这说明:                  (   )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试题详情

5.为了节约资源,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一些地区试行教科书免费循环使用。学期结束后,教科书由学校收回,供下一个年级使用,几年更新一次。教科书之所以可以循环使用,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

    A.思想内容的存在同物质载体无关

    B.思想内容的稳定要求物质载体的稳定

    C.物质载体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影响思想内容

    D.物质载体的稳定有利于思想内容的稳定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