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0669  380677  380683  380687  380693  380695  380699  380705  380707  380713  380719  380723  380725  380729  380735  380737  380743  380747  380749  380753  380755  380759  380761  380763  380764  380765  380767  380768  380769  380771  380773  380777  380779  380783  380785  380789  380795  380797  380803  380807  380809  380813  380819  380825  380827  380833  380837  380839  380845  380849  380855  380863  447348 

3、认识具有上升性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人类对输血的认识经历了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从“实践--认识”和从“认识--实践”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人们在实践和认识、认识和实践每一次循环中逐渐接近真理。因此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姓名       
 
班级       
 
第六课第二框题课后作业

试题详情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课堂探究: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

   原因:(1)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2)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3)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试题详情

1.认识具有反复性

   ◇课堂探究:(1)当我们在实践遭遇失败时,应该怎样看待已经获得的认识?

1: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航天技术呢?-人类掌握航天技术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认识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践中出现挫折是难免的。因此应在挫折中找原因继续探索。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自己的挫折呢?-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怨天尤人当然是错误的,而应当鼓起勇气,再接再厉,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山穷水复之后会迎来柳暗花明,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过程。

3:我们对航天(地球月球认识)能不能一步到位? -不能的。

为什么呢?- 原因: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

(客观条件):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主观条件):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2)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认识的这种反复性对应的方法论要求: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如:汶川地震引发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试题详情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可以出现的,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正确。因为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惟一的,不存在反映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相互矛盾的真理。

如某块黑板是什么颜色的呢?是黑的,就不会又变成红色的了。张三这个人要不是男的,要不就是女的,答案只有一个,绝对不会有两个答案同时存在的。

试题详情

2、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第一 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

第二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正确的认识只能有一个,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试题详情

1、真理的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人的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真理

人的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符--谬误

试题详情

16.由于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忽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忽视对发展生产过程中的废物的科学治理,以致造成了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臭氧层严重破坏,人类受到严重威胁。今天人类不得不高喊:要保护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应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试题详情

15.《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说明了(  )

①生产力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生产关系具有客观物质性③人们不能随心所欲选择物质资料生产方式④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具有客观物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试题详情

14.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德谟克利特认为,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质。他们的共同点是(  )

①都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质  ②都是辩证为物主义观点③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④把物质具体形态当成物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