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0673  380681  380687  380691  380697  380699  380703  380709  380711  380717  380723  380727  380729  380733  380739  380741  380747  380751  380753  380757  380759  380763  380765  380767  380768  380769  380771  380772  380773  380775  380777  380781  380783  380787  380789  380793  380799  380801  380807  380811  380813  380817  380823  380829  380831  380837  380841  380843  380849  380853  380859  380867  447348 

2.电子的发现并没有推翻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理论,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的提出也没有推翻经典力学。这个事实主要说明(    )

A、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和必经阶段  

   D、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辩证发展过程

本课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探究有关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内容,首先强调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然后讲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最后得出结论: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试题详情

1.“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   )

   A、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B、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本身

   C、人们并不能使每次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D、人们在每一次对事物的认识上都具有终极的意义

试题详情

3、认识的过程是怎样的?

总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课堂练习:

试题详情

2、认识的无限性

(1)为什么认识具有无限性?

(2)认识的无限性的过程:人类认识是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       的过程。

试题详情

1.认识具有反复性

(1)为什么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反复性的过程是怎样的?

  ◇课堂练习: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004年12月26日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10多个国家,引发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  

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试题详情

4、理解并背诵--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1) 二者概念不同。认识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认识有正确的,有错误的,而真理是正确的认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2)联系:认识和真理、谬误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三者就其形式来说都是主观的,就其内容来说都是客观的。二者相伴而行,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 

试题详情

3、真理的特点有哪些? 

(1)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为什么?)这是因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真理都是     。(为什么?)

任何真理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都是    。(为什么?)

任何真理都是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          。如果我们不顾          ,不随着             ,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试题详情

2、为什么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的认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吗?

试题详情

1、什么是真理?

试题详情

7、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自主学习(导与学) 

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含义及特点,理解在实践在追求和发展真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