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0773  380781  380787  380791  380797  380799  380803  380809  380811  380817  380823  380827  380829  380833  380839  380841  380847  380851  380853  380857  380859  380863  380865  380867  380868  380869  380871  380872  380873  380875  380877  380881  380883  380887  380889  380893  380899  380901  380907  380911  380913  380917  380923  380929  380931  380937  380941  380943  380949  380953  380959  380967  447348 

2.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的两个条件中,       是前提;        是关键。

试题详情

              是什么

              为什么  占有               

        第一次飞跃  怎么办 

                                加工制作。

              认识要不断的深化

        第二次飞跃  认识要不断的扩展

              认识要不断的向前推移

问题思考

1.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需要创造两个条件:

①占有                         

②运用             进行             

试题详情

2.难点: 两个条件的内在关系;为什么要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试题详情

1.重点: 实现认识根本任务的条件;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试题详情

培根说:“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中采集原料花粉,然后酿成香甜的蜜。”据此回答4-5题

4.上述比喻蕴涵的哲理是

  A 在充分占有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获得理性认识

  B 哲学研究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共同的东西

  C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5.材料中的“香甜的蜜”表明

 A 哲学家的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B 哲学家的哲学观点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而获得的理性认识

  C 正确的认识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D 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6.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 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 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 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7.固步自封、浅尝辄止的观点

  A 否认了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不仅仅是获得理性认识

B 忽视了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 违背了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哲理

D 只承认感性认识,不承认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8.“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这两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

  A 善于区分整体和部分   B 善于区分新旧事物

 C 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   D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最根本的区别是

 A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 感性认识是直接的、具体的,理性认识是间接的、抽象的

  D 感性认识来自实践,理性认识来自思维过程

10.正确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的基础和前提应该是

A 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B 参加实践活动

C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整体上把握认识对象

D 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取得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11.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是相互联系的,辩证法的发展观点在认识论中的体现有

  ①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认识总是要不断的扩展和向前推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它。产生这一差别的认识论原因是 ()

A感觉往往是错误的,理解一定是正确的   B感觉反映活生生的现象,理解则揭示真理

C感觉依赖于人的感觉器官,理解依赖于人的抽象思维

D理解深入到事物内部,抓住了内在本质和规律,也就抓住了诸多现象的根据

13.以下可体现现象与本质关系的有()

A绵里藏针 B似是而非 C皮笑肉不笑   D声东击西

14.感性认识在数量上的总和并不等于理性认识,这主要是因为 (  )

A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具体更正确更深刻

B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能动的飞跃

D感性认识合理性认识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15.“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现象包括真相和假象

C 经验有直接和间接的       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16. 人们获得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的共性是 (  )

A.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B.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    D. 直接来源于社会实践

17.“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喑于大理”。 这句话说明(  )

A矛盾普遍存在的,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B坚持正确价值观,一切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C要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D由于时代和实践的局限性,人们受现象的蒙蔽,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18.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感性认识之所以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因为(  )

①感性认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没有实际意义

②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假如二者都正确,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深刻

④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正确的感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绿柳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千古名句体现的哲理是()

A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B现象含真象和假象

C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  D事物是变化发展

20.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说法既唯物又辩证的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终点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片面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并反作用于感性认识

学后记:                            

                                        

                                         

答案: 1--5ADAAB         6--10CCDBA 

11--15DDBCB       16--20BCDAA

科目:高二政治  教学案

5.2.2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预习导学

试题详情

任何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据此回答1-3题

 1.“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

 A “现象”和“本质” B “本质”和“现象”

C “实践”和“理论” D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2.关于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本质变现象就是看不见的本质变成了看得见的现象

 B 现象变本质就是看得见的现象变成了看不见的本质C 由现象进入到本质是认识的终结

 D 现象与本质的相互转化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转化的客观基础

 3.对本质和现象,我们要

 ① 不能离开现象找本质  ② 不能把现象当成本质  ③研究各种现象来揭露本质  ④ 在本质认识的指导下,研究新的现象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④

试题详情

2.区别:①含义不同假象是歪曲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而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②假象是客观的,属于物质领域;而错觉是主观的,属于意识领域。

巩固练习

试题详情

1.联系:错觉往往是由假象引起的,假象是引起错觉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原因)。

试题详情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内容
对事物现象认识
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
特点
直接性、形象性、生动性
间接性、抽象性
地位
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深刻
特点
直接性、形象性、生动性
间接性、抽象性

 

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感性和理性认识是实践基础上统一的认识过程的不可分割两个阶段。

试题详情

2.区别:①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易逝的;而本质是一般的、相对稳定的;②现象通过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而本质必须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