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0812  380820  380826  380830  380836  380838  380842  380848  380850  380856  380862  380866  380868  380872  380878  380880  380886  380890  380892  380896  380898  380902  380904  380906  380907  380908  380910  380911  380912  380914  380916  380920  380922  380926  380928  380932  380938  380940  380946  380950  380952  380956  380962  380968  380970  380976  380980  380982  380988  380992  380998  381006  447348 

2.规律的特点 

(1)规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自然界的遗传规律、万有引力规律;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规律、价值规律;人的思维中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映的规律)等

  教材引用苟子的名言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都具有规律性。

  如:“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表明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2).规律具有客观性

◇探究提示: (1)“永动机”无法制造出来,是因为这一设想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从一开始就是不科学的。(2)焦耳成功启示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①规律的客观性。

就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里有两层意思:

A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

举例:万有引力规律在牛顿发现之前就存在,不管你在乘电梯时有多么讨厌失重感,但是它还是存在

B是指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而不在于人的喜恶)。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时,规律就必然起作用。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时,规律就不起作用。

举例:万有引力规律发挥作用需要宏观力学的条件,缺乏了条件,规律作用就会发生变化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在起作用的规律,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

举例:只要有商品经济就有价值规律,只要你参与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就无法回避这个规律

③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

规律的必然联系,说明它是铁的法则,具有强制性。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同规律背道而驰,否则,就一定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不可违抗性有力地证明了规律是客观的。

试题详情

◇探究提示:人类是根据元素变化的规律,即元素周期律发现并制造出新元素的。

1.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于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判断以下哪个是固有的联系

  红灯停,绿灯行;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喜鹊叫喜,乌鸦叫丧;4代表死

 (2)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

规律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一般情况下,看得见的属于现象

规律是本质的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但规律和它的现象是密切相关的。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它深藏在事物的内部;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判断以下哪个是本质的联系

春夏秋冬四季交换;价值规律;苹果落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规律是必然如此确定不移,不是偶然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规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发展规律)

(4)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稳定的联系,而不是多变的,易逝的联系 

   -规律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试题详情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运动的同时,并不否认静止的存在。

(1)静止的含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从物质具体存在方式来说)。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①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性质基本不变(相对稳定)

如:张三仍是张三,不会因为过了明天就变成李四了;水在0度-100度之间,它仍是液态的性质。

②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位置的相对稳定/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

比如我们坐在教室里,我们身体的位置相对于教室而言处于静止状态;我们坐在火车里,相对于车厢而言是静止的,但其实火车是在运动的,它带动车上的人也在运动,否则我们怎么会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到达目的地呢?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区别
联系
 
角度
含义
特点或性质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运动
整个物质世界
 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
变化和过程
无条件的、
永恒的、绝对的
静止
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
 是事物的空间位置、某一方面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相对的、
有条件的

   ①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绝对性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课堂探究-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

◇探究提示:欧布里德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因此被人“以治其人之生还治其人之道”。它在这里夸大了绝对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

解析“人一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生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各自蕴含的哲学道理?(前者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同一观点;后者是否定相对静止的片面观点)

动中有静
 
 
主体
 
 
 

固有属性
 
 
静中有动
 
 
物质         运动           静止

存在方式
 
 

试题详情

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如果地球真的不动,四季就不会形成;如果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会停止;如果没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这就是说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在运动中存在的,离开了运动,物质就不可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我们说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大家能不能找到一个不运动的事物?

总之,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通俗地说,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我们还要注意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

禅宗慧能的“仁者心动”: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刻舟求剑(寓言图片)

问题:两则材料分别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

(1)慧能和尚承认运动,但否认是物质的运动,而说是心感觉动就动,这是离开物质谈运动。试问:心动的“心”是不是物质?

(2)楚国人虽然承认船、水、剑的客观存在,但却否认了运动,这是离开运动谈物质,最终他的求剑之举只能落空。

(3)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①只承认运动,不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把运动仅仅看作是精神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

②只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不承认物质是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

二者都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因而都是错误的。

教材引用恩格斯的名言深刻揭示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即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运动谈物质,或者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探究提示:我们要深刻体会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没有。(2)此观点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大雁塔和故宫因为空间位置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不变,是处于相对静止之中。

试题详情

2.什么是运动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运动,如:球在滚动、心在跳动、体育运动、政治运动。和哲学上所讲的运动的运动一样吗?前者只要指空间位置的变化,如果某一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此物体在运动,反之,我们就说这一物体没有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的运动更具有广泛的含义。它们之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试题详情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事物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等)

机械运动-斗转星移,海路变迁;物理运动-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化学运动-铁钉生锈,食物腐烂;生命运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社会运动-龚自珍:“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人类社会的进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生命运动中人的衰老过程(胎儿-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恩格斯: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也没有什么永恒的关西了。意思是说:物质是永恒的,运动是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试题详情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量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发展“循环经济”是如何体现人和规律关系的?

试题详情

4.在经过四次无人航天实验后,“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这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试题详情

2008年冬,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多次沙尘天气,呈现出频率高、时间长、范围广等特点,预示着我国正在进入新一轮沙尘天气频发期。专家指出,沙尘天气的形成,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根据材料回答2-3题。

2.由于人祸形成沙尘天气,这表明

A. 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B. 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C.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D.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3.对材料中“天灾”“人祸”认识正确的是

A.“天灾是客观规律,人们对它无能为力 

B.要认识“天灾”形成的客观规律,规范人类活动,避免“人祸”发生

C.“人祸”是人为带来的,对环境影响不大

D. 只要克服了“人祸”,就不会出现沙尘天气

试题详情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 ①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