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004  38012  38018  38022  38028  38030  38034  38040  38042  38048  38054  38058  38060  38064  38070  38072  38078  38082  38084  38088  38090  38094  38096  38098  38099  38100  38102  38103  38104  38106  38108  38112  38114  38118  38120  38124  38130  38132  38138  38142  38144  38148  38154  38160  38162  38168  38172  38174  38180  38184  38190  38198  447348 

2.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过程不清楚。

在Na2CO3溶液中滴加HCl,CO32-先转化为HCO3-,再滴加盐酸HCO3-转化为H2CO3,不稳定分解为CO2

如:在10mL0.01mol/L纯碱溶液中,不断搅拌并逐滴加入1.2mL0.05mol/L盐酸,完全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1998年上海高考题)

A.1.334mL       B.2.240mL       C.0.672mL      D.0mL

思路分析:反应过程为:CO32-HCO3-CO2

盐酸溶液中n(HCl)=0.00006mol,纯碱溶液中n(Na2CO3)=0.0001mol

CO32-   +  H+  =  HCO3- 

试题详情

1.CO2通入NaOH溶液的判别错误。

CO2通入NaOH溶液的反应与CO2气体通入量有关。当CO2通入少量时生成Na2CO3,当CO2通入过量时生成NaHCO3,CO2通入量介于两者之间,既有Na2CO3又有NaHCO3。因此推断产物时一定要注意CO2与NaOH间量的关系。

试题详情

4.两物质反应产物还能继续与反应物反应的有哪些?----NH3(+O2)→NO(+O2)→NO2,H2S(+O2)→SO2(+O2)→SO3,C(+O2)→CO(+O2)→CO2,O2(+C)→CO2(+C)→CO      

试题详情

3.能与镁条燃烧的气体有哪些?------CO2,SO2、O2、N2

试题详情

2.与过氧化钠产生两种产物的气体有哪些?-------CO2,H2O

试题详情

0.1mol  0.1mol

则应生成CaCO3质量为0.1mol×100g mol-1=10g,现只生成9g沉淀,说明13.8g CO32-只有0.09mol,则在NaNO3、Na2CO3二种杂质中,必含有不与CaCl2反应的KNO3存在,C错。

肯定存在KNO3时,是否可能含有Na2CO3?由于0.09molK2CO3质量为m(K2CO3)= 0.09mol×138m.mol-1=12.42g,故可能存在K2CO3、Na2CO3共0.09mol,再加入KNO3使总质量达到13.8g的可能性,则在存在KNO3的前提下,可能有Na2CO3存在,B对,D错。

上述思考过程中,涉及的计算,有些不必精确算出结果,只须估计即可,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答案:A、B

方法要领: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所给数据利用极限思想解题。

例9  汽车尾气(含烃类、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做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1998年上海市高考题)

(1)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催化转换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可以有(  )

A.开发氢能源      B.使用电动车     C.植树造林     D.戴上呼吸面具

思路分析:本题涉及的反应产物均隐含在题中,只有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NO与CO反应产物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排除NO2等有毒气体,也排除生成的单质碳,同时也不可能是不常见的气体,只能是空气中存在的N2和CO2。又因催化转换器中的铂、钯合金是SO2与O2生成SO3反应的催化剂,这样就合理解释了空气酸度的增加。控制城市空气污染当然不能靠戴呼吸面具,植树造林虽是环保的重要措施,但不会直接关系到城市污染的控制。

答案:(1)2CO+2NO=2CO2+N2;(2)SO2转化为SO3,产生硫酸酸雾;(3)A、B

方法要领:因为“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所以这气体是CO2和N2;(2)SO2可被氧化SO3,与水蒸气形成硫酸酸雾;(3)在控制城市空气污染的方法中,植树造林这一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植树造林能控制CO2量的增加,是改善环境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对消除汽车尾气中烃类、CO、SO2与NO等物质没有直接的效果。戴上呼吸面具是一种防止污染的方法,并不能减小污染。

例10  下图是石英晶体平面示意图:

      -Si-O-Si-O-Si-

       O    O   O

      -S-O-Si-O-Si-

O    O   O

它实际上是立体的网状结构,其中硅和氧的原子数之比为    。原硅酸根离子SiO44-

        O

结构可表示为  O-Si-O  二聚硅酸根Si2O76-只有硅氧键,它的结构可以表示为     

            O

思路分析:从示意图中的结构可以看出每个Si原子结合了四个O原子,而每个O只结合了二个Si,所以在二氧化硅晶体中硅原子与氧原子的最简个数比为1:(4×1/2)=1:2,原硅酸(H4SiO4)

             O­-H

的结构可以表示为:H-O-Si-O­­-H,两个原硅酸分子可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二聚硅酸

             O-H

(H6Si2O7):

       OH        OH      OH   OH 

     HO-Si---OH  + H O-Si--OH→ HO-Si-O-Si-OH + H2O

OH        OH      OH   OH           O   O

  二聚硅酸脱去6个H+形成带6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二聚硅酸根离子):O-Si-O-Si-O

                                     O  O

方法要领:根据物质的空间结构,结合数学空间几何知识和思想、方法,推断出组成晶体的微粒(原子或离子)个数比,推出晶体的化学式。

该题在含氧酸的考查中经常出现:如:焦硫酸、多聚磷酸等。可采用同样的方法求解。

例11  下图中①-   分别代表有关反应中的一种物质,请填写以下空白。

(1)①、③、④的化学式分别是                  

(2)⑧与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思路分析:本题的突破口就在题目的开始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把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都已列出,为推断物质提供的充足的已知条件。气体混合物通过碱石灰后得氨气③,通过浓H2SO4可得CO2气体,CO2气体与Na2O2反应得氧气④,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反应得NO⑥,NO和O2反应生成NO2⑦,与H2O反应生成HNO3⑧,CO2与Mg条点燃后生成MgO⑩和C⑨、C与HNO3反应生成NO2⑦,CO2②和H2O   ,所以①是NH4HCO3

答案:(1)NH4HCO3、NH3、O2;(2)C+4HNO3=2H2O+4NO2↑+CO2

引申发散:1.热分解全是气体的是何物?-----碳酸铵或碳酸氢铵,亚硫酸铵

试题详情

4.不要把Na2CO3+SiO2Na2SiO3+CO2↑与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相混。前者是工业制玻璃的反应式之一,是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反应,而后者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若交换条件,两者均不发生反应。

[典型例题评析]

例1  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份CH4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①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其中正确的是(2001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0题)

A.是①②③       B.只有①       C.是①和②       D.只有③

思路分析:大气中的CH4和CO2为红外线吸收体,它们吸收太阳和地球的长波辐射,并将其中一部分反射回地球。因此,大气中CH4和CO2浓度增加,则阳光被吸收得多,反射到太空的部分减少,地表温度将上升。天然气燃烧产物为CO2和水,而煤和柴油燃烧产物会造成污染。对等质量的CH4和CO2,CH4的物质的量比CO2多,由题意知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CH4大,但CO2不是形成酸雨的物质。

答案:C

方法要领:CO2导致“温室效应”是人们所熟知的常识,但本题告诫人们,CH4也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且等物质的量的CH4产生“温室效应”比CO2还要大。纵观当今世界范围内都在呼吁控制CO2的排放量以遏制“温室效应”的加剧,同时又在为保护环境号召多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殊不知,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就像天然气,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本题让人们意识到利用天然气作燃料的同时,一定要防止其泄漏。

例2  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2001年上海高考题)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碳      D.悬浮颗粒

思路分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悬浮颗粒均为大气污染物,只有二氧化碳不需报道。

答案:C

方法要领:SO2主要来自含硫煤燃烧时的排放。其危害一方面是由于本身的刺激性会影响人的呼吸系统和眼睛,另一方面还由于能与空气中的其它污染物相互影响,产生所谓的“协同效应”,可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氮氧化物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是NO和NO2,习惯上可用NOx来表示。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排放,汽车内燃机运转时,高温和电火花条件使缸内N2和O2反应生成氮氧化物。两种氮氧化物中,二氧化氮的毒性要比NO高4-5倍,人吸入NO2后,首先对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浸入肺部后,又与细胞中的水分结合而生成硝酸和亚硝酸,造成肺水肿。NO2吸收紫外光后被分解:NO2NO+O,生成的O非常活泼,再继续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最后导致光化学烟雾,这是NO2造成的另一危害。

大气中悬浮的大小在10微米以内的颗粒,因鼻腔无法将其阻挡,可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被称为可吸入颗粒。这些颗粒不仅仅是尘土,还在表面吸附了其它污染物,因此吸入后可能引起多种病变。

例3  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最终出现浑浊的是(2000年全国高考题)

A.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B.苯酚钠饱和溶液

C.醋酸钠饱和溶液                  D.氯化钙饱和溶液

思路分析:当足量CO2通入Ca(OH)2饱和溶液时,由于其为二元酸,故可生成溶于水的酸式盐Ca(HCO3)2而“最终”无浑浊。而当遇苯酚钠时,由于碳酸的酸性较苯酚的酸性强,故可生成苯酚。又由于苯酚在常温下的溶解度不大,故最终出现浑浊。而C、D两选项中,由于醋酸、盐酸的酸性较碳酸强,故CO2与其均不可反应。A中先有沉淀后又溶解;B中出现浑浊;C和D中无反应发生。

答案:B

方法要领:本题原理不难,但由于考生审题不严及粗心,很易错选。本题的“题眼”在“过量CO2”。如:若看不到“最终”或“足量CO2”,很易因为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而错选。故提醒考生,答好选择题的关键是审题,正确应用好关键字句,避免疏忽错误。

例4  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若要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加入的试剂是(1997年上海高考题)

A.硫酸氢钾溶液     B.碳酸氢钙溶液     C.氯水     D.氢氧化钠溶液

思路分析:在CaCl2溶液中:CaCl2=Ca2++2Cl-;CO2通入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O2+H2O  H2CO3

H2CO3  H++HCO3-、HCO3-   H++CO32-

在CO2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的各物质电离为:

A中:KHSO4=K++H++SO42-;B中:Ca(HCO3)2==Ca2++2HCO3-;C中:Cl2+H2O==H++Cl-+HClO;D中:NaOH=Na++OH-

要产生沉淀,必须使H2CO3的电离平衡右移,以增加[CO32-],方能有CaCO3沉淀生成,纵观选项中四种物质,只有D中的NaOH电离的OH-离子可中和H+使电离平衡右移,使CO32-浓度增加至足以与Ca2+结合为CaCO3沉淀。

答案:D

方法要领:当CO2通入碱溶液中,才能生成CO32-,此时与Ca2+结合形成CaCO3沉淀。而A、C显酸性,不可能形成CO32-。碳酸氢钙中虽然有大量的Ca2+和HCO3-,但CO32-的量仍然很少,所以无法形成CaCO3沉淀。

阴阳离子要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物,必须使阴阳离子的量都达到一定的数值。如只有阳离子无阴离子或阴离子极少,是不能形成沉淀的。反过来只有阴离子无阳离子或阳离子极少也是不能形成沉淀的。

运用电离平衡的知识解决化学反应现象。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是不能产生沉淀的,这是由于碳酸是弱酸,不能与强酸盐反应生成强酸:HCl。大家熟知的“弱酸不能制强酸”的实质,仍然离不开电离平衡移动原理的解释。

运用“强酸制弱酸”原理时需注意如下两点:①强酸制弱酸原理是指强酸可与弱酸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原理;②这一规律也有例外,如H2S+CuSO4=CuS↓+H2SO4,这是因为生成的CuS极难溶于水的缘故。

例5  已知酸性强弱顺序为H2CO3>  >HCO,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1998年上海高考题)

 

 

思路分析:已知酸性H2CO3>C6H5OH>HCO3-,即碱性CO32->C6H5O->HCO3-,根据较强的酸可以制取较弱的酸,较强碱可制取较弱的碱的原理,A、D是错误的。

答案:B、C

方法要领:“强酸制弱酸”的实质是电离能力强的物质可生成电离能力弱的物质。

例6  CaC2和ZnC2、Al4C3、Mg2C3、Li2C2等都同属离子型碳化物,判断下列反应产物正确的是(1997年高考化学试测题)

A.ZnC2水解生成乙烷(C2H6)           B.Al4C3水解生成丙炔(C3H4)

C.Mg2C3水解生成丙炔(C3H4)          D.Li2C2水解生成乙烯(C2H4)

思路分析:由CaC2+2H2O→Ca(OH)2+C2H2↑,借用其规律作模仿,可以从各种角度考虑。

考虑方法(1):假定钙、氢、氧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从CaC2来看,钙是+2价、C22-是-2价,相当是-2价的烃,所以产物是乙炔(C2H2)。类比可知,ZnC2水解也应该是乙炔(C2H2);Al4C3水解的C3应该表现-12价,只能是3个甲烷(CH4);Mg2C3水解的C34-应该表现-4价,产物为C3H4;Li2C2水解的C22-是-2价,还是乙炔。检查选项只有C对。

答案:C

一题多解:考虑方法(2):假定碳化物中的金属元素都水解成为氢氧化物,那么,每用去一个氢氧根都会多出一个氢原子,这些氢原子与反应物中的碳原子分配。因此,CaC2产物是Ca(OH)2、C2H2,ZnC2、Li2C2也都得到C2H2,Al4C3得到“C3H12”,只能是3CH4,Mg2C3应得到C3H4

方法要领:本题新颖,希望考生用已有的一个代表性的化合物的性质摸索其规律,再用这个规律去解决新问题。所用方法没有常规,题海中也没有。考查了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解题中根据水解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或用电荷守恒原理,把金属阳离子所带的总电荷数用等量的H+替代,即得产物的分子式。作为第ⅣA族、第二周期的碳,一般情况下难以形成离子,通常在化合物中以共价键的形式存在。但当其与某些较活泼的金属在高温下形成无机化合物时,也可以以阴离子的形式存在。这些金属碳化物与水极易发生彻底的水解,生成对应的碱和某些烃类化合物。

例7  纯净的Ca(HCO3)2试样在高温下分解,当剩余固体是原试样质量的一半时,它的分解率为(1996年上海市高考题)

A.50%         B.75%        C.92.5%        D.100%

思路分析:若Ca(HCO3)2按下式完全分解:

    Ca(HCO3)2==CaCO3+CO2↑+H2O

      162    100

剩余固体质量为原试样的100/162,大于1/2,故伴随着发生进一步分解:

     CaCO3==CaO+CO2

答案:D

方法要领:掌握碳酸盐的分解规律:一般来说,热稳定性大小的顺序为:正盐>酸式盐(成盐离子相同)。考虑问题要周密,防止只考虑第一步反应,而忽略了第二步分解反应。

例8  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和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二种。现将13.8克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克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1996年上海高考题).

A.肯定有KNO3                 B.肯定有KNO3,可能还含有Na2CO3

C.肯定没有Ba(NO3)2,可能有KNO3         D.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

思路分析:根据“加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这一种条件,可确定不可能含有Ba(NO3)2杂质,否则会与K2CO3生成BaCO3沉淀。因此对杂质成分的判断集中在KNO3和Na2CO3是否存在这一问题。

根据反应的关系,假定13.8g样品全部是K2CO3,则n(K2CO3)=13.8g/138 g.mol-1=0.1mol。

按加入CaCl2生成CaCO3沉淀的量关系,有:

K2CO3-CaCO3

试题详情

3.CO2通入CaCl2溶液中是否有沉淀的分析错误。

可用反证法:如能产生沉淀,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Cl2+H2O=CaCO3↓+2HCl。因CaCO3溶于盐酸,故反应不能发生。因为CO2只有通入中性或碱性溶液才能产生CO32-,并同时产生部分H+,若原溶液无法消耗这部分H+,则不利于CO2转化为CO32-,也就无法与Ca2+形成沉淀。若要使CaCl2与CO2反应生成沉淀,就必须加入部分碱溶液中和CO2与H2O反应而产生的H+。同理,该思维方式适用于CO2、SO2通入CaCl2或BaCl2溶液。

试题详情

0.0001mol  0.0001mol    现盐酸不足,故无气体产生。

答案:D

试题详情

2.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过程不清楚。

在Na2CO3溶液中滴加HCl,CO32-先转化为HCO3-,再滴加盐酸HCO3-转化为H2CO3,不稳定分解为CO2

如:在10mL0.01mol/L纯碱溶液中,不断搅拌并逐滴加入1.2mL0.05mol/L盐酸,完全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1998年上海高考题)

A.1.334mL       B.2.240mL       C.0.672mL      D.0mL

思路分析:反应过程为:CO32-HCO3-CO2

盐酸溶液中n(HCl)=0.00006mol,纯碱溶液中n(Na2CO3)=0.0001mol

CO32-   +  H+  =  HCO3-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