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1768  381776  381782  381786  381792  381794  381798  381804  381806  381812  381818  381822  381824  381828  381834  381836  381842  381846  381848  381852  381854  381858  381860  381862  381863  381864  381866  381867  381868  381870  381872  381876  381878  381882  381884  381888  381894  381896  381902  381906  381908  381912  381918  381924  381926  381932  381936  381938  381944  381948  381954  381962  447348 

19.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前进和发展是与不断的变革维新分不开的:解放思想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创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为此而举办“新中国成立60年成就展”,你认为最符合展览要求的哲学主题是

主观决定客观,实践产生理论    B.量变决定质变,变化推动发展

C.思想引领实践,创新推进发展    D.系统决定要素,部分影响整体

试题详情

18.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重要。人们通过“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①环境的人为恶化有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

②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③环境的改善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④环境的改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17.某市花费了420万巨资引进了4000颗大树,因“水土不服”已有1000多棵死掉。进城的大树因多年生长在深山中,无论外形还是内部发育都适应了深山生活,进入城市后,空气、土壤、水分等环境的改变,导致一些大树死亡。上述事例告诉我们:

A.必须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的分析,提高实践活动的科学性

B.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

C.必须弄清楚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D.必须重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试题详情

16.江苏华西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华西村发展的重要经验是“吃透两头”、“两头一致”。“吃透两头”就是“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吃透”本地工作实际。“两头一致”就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老百姓保持一致。这体现了

①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②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③综合与分析的辩证统一      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试题详情

15.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D.价值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

试题详情

14.“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试题详情

13.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

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C、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试题详情

12.“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试题详情

11.“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说明了

①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 ②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③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规律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发生不同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10.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B日出东方    C新陈代谢    D万有引力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