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2071  382079  382085  382089  382095  382097  382101  382107  382109  382115  382121  382125  382127  382131  382137  382139  382145  382149  382151  382155  382157  382161  382163  382165  382166  382167  382169  382170  382171  382173  382175  382179  382181  382185  382187  382191  382197  382199  382205  382209  382211  382215  382221  382227  382229  382235  382239  382241  382247  382251  382257  382265  447348 

11.为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事迹感动了全国,展现了新时代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   )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前提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起导向作用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试题详情

10、毛泽东曾说过,你对原子弹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还是只有几分想,没有十分想呢?你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毛泽东的上述观点表明(   )

A、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B、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

C、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  D、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试题详情

9、若某部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会出现的结果是 (   )

A、该部门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加  B、该部门所有的生产者盈利减少

C、该部门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D、该部门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试题详情

8.如果你把一个坏苹果留在一筐好苹果里,结果你得到一筐坏苹果,这就是坏苹果法则。坏苹果法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  B.人们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联系   D.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试题详情

7.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   )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向“进步” 转化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6.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他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

试题详情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体现了(   )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特殊性

试题详情

4.手机、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通讯传播手段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扰,如“信息焦虑症”。上述材料表明(  )

A.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B.矛盾具有必然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试题详情

1 近年来,现代都市中出现了一类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特殊人群--“拼族”,就是几个

消费意向相同的人聚在一起,共同进行消费。“拼车”的可以节约50%以上的车费,“拼 饭”的可以品尝几倍于自己餐费的美味……。“拼族”这一消费行为说明了(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是不存在的

B.量变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和结构上的改变

C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   D.事物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2“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一事例说明了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   )

①唯物主义的态度 ②唯心主义的态度③客观地看事物  ④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3、李嘉图主张不应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 应废除“谷物法”,是因为  (    )

A、通过对外贸易,出口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B、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

D、参与国际分工,从国外进口所有商品,可以减轻本国的生产压力

试题详情

28.材料:某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期间,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向农民认真了解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虚心求教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4万多字的《乡村调查报告》,其中反映的农村真实情况以及提出的合理建议,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该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完成反映真实情况的调查报告所体现的求真务实精神。(16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