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2073  382081  382087  382091  382097  382099  382103  382109  382111  382117  382123  382127  382129  382133  382139  382141  382147  382151  382153  382157  382159  382163  382165  382167  382168  382169  382171  382172  382173  382175  382177  382181  382183  382187  382189  382193  382199  382201  382207  382211  382213  382217  382223  382229  382231  382237  382241  382243  382249  382253  382259  382267  447348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②具体的物质形态   ③世界万物的共同属性

④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1.钱学森带研究生,一开始不上专业课,而是让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经考核合格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这样安排学习顺序的原因:(   )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④不善于处理主客观世界的关系,就无法在科学上取得成就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31.文科实验班做31题15分

2002年河北奶农倒奶事件2005年陕西又发生了奶农到奶时间,政府部门虽然组织乳制品厂收购,但没有企业愿意去买奶。生产奶河乳制品一拥而上,乳制品质量不过关,消费者不愿意购买。

(1)经济危机中资本家把奶倒入大海与资料中“倒奶事件”的本质区别。(4分)

(2)资料说明了什么经济规律?(6分)

(3)当地政府应该如何避免再次发生此类事件?(5分)

试题详情

30.(文科平行班做30题)15分

布鞋厂老板比特为了组织生产,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了鲍波等众多工人,并按照其劳动力的日价值量,支付给鲍波日工资10美元。在厂里,鲍波一方面使用生产工具加工原材料,生产出新的商品,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他消耗劳动力形成新价值。鲍波一天工作8小时,他创造的新价值是16美元。

回答:(1)比特为了组织生产,除了雇佣鲍波等工人之外,还需要从市场上购买什么?(2分)

(2)鲍波每小时的劳动形成多少新价值?鲍波在多长时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相当于比特支付给他的工资?(2分)

(3)劳动力的自身价值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二者有什么关系?(3分)

4)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什么?(2分)

(5)马克思揭示出资本家生产的目的意义是什么?(6分)

试题详情

29.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宏观调控的基调也在不断调整:2006年7月“一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2007年底“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2008年7月“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2008年10月“保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008年11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2010年的经济工作,经济增长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要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为此,要突出以下重点: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和增强经济向好回升势头;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经济结构优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上述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10分)

试题详情

25.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         (   )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Ⅱ卷是主观试题共50分

26(7分) 视点一:早餐一块黑面包、几块糖、一杯豆咖啡,午餐和晚餐外加一碟菜,这是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苏联政府提供给国际友人的最高饮食待遇。当时苏联人民的饮食水平就更低了。

视点二:1921年五一劳动节到来时,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喜悦心情,纷纷走出家门,上街狂欢。

视点三:1921年苏俄大旱,1922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自1923年整个国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简要回答:(1)视点一和视点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三个视点中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哪些重大意义

27(8分)、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凯恩斯革命的认识。

28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第6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时指出,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越是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就越大,给世界带来的机遇也越大。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中国过去、现在、将来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力量。中国将继续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民共享、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上述材料体现了那些哲学道理?(10分)

试题详情

24.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从主张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到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这表明随着苏俄社会条件的改变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列宁把这些变化看成                         (   )A.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步骤    B.对国家经济进行调控的必要手段

C.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过渡阶段  D.为解决当时困难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