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3.下列关于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功不可没 ②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③囊括了大量外域文化 ④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但汉字中也有外国文字的成分,例如,沙发、巧克力等词汇就是来自英文。现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不少是由国外传入中国的,如电器、汽车就是外国人首先发明的。特别重要的是,指导我们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更是由国外传入的。这说明
A.中华文化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B.创新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品质
C.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D.文化和经济政治紧密相连
2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通过一张巨大的“纸”,向世界呈现了一幅中国历史与文明的长卷,其独特的创意来自于中国的国画。这主要说明
A.文化创新的灵感最终源于生活实践
B.任何文化创新都必须与传统文明相融合
C.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D.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0.“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这种观点否定了
①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9.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因此,中华民族文化要实现创新就必须
A.对传统文化进行大胆的抛弃 B.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
C.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实践 D.面向世界,汲取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
17.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16.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15.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的字、词对仗工整,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由此可见
A.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14.2009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75周年纪念,红军在长征中孕育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向上。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优秀的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