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2174  382182  382188  382192  382198  382200  382204  382210  382212  382218  382224  382228  382230  382234  382240  382242  382248  382252  382254  382258  382260  382264  382266  382268  382269  382270  382272  382273  382274  382276  382278  382282  382284  382288  382290  382294  382300  382302  382308  382312  382314  382318  382324  382330  382332  382338  382342  382344  382350  382354  382360  382368  447348 

13.发展低碳经济是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全球正在经历的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对我国现有发展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同时也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体现了高*考*资*源*网

A.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B.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D.新旧事物的成长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试题详情

12. 霍懋征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原副校长。她一生从事小学教育,桃李满天下,被誉为国宝级老师。霍老师去世后,温家宝总理赶到现场告别,后事极为隆重。霍懋征走了,也给各级政府提出了要求,尊重教师,爱护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就从最实际的地方做起,从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最得人心的地方做起。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A.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C.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   D.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试题详情

11.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观,一是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二是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制天说”,三是《易传》提出的“天人和谐说”,这些观点各有差异,但其共同之处在于

A.都承认人与自然是对立的     B.都承认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C.都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D.都否认自然界具有客观性

试题详情

10.“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②精神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是时有时无的

③精神力量往往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力量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试题详情

9.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并于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循环经济概念和措施的提出,体现了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①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同时,要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人们要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开始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人们要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前提下,追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④自然界的发展是客观的过程,人们的活动不能改变自然的规律和进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试题详情

8.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这首奥运歌曲歌词里所说的梦想和勇气体现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歌词强调的哲理是

A.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主观因素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实践成功的充分条件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取决于对客观规律和条件的把握

D.实践的失败意味着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

试题详情

7.最让中国观众认同和赞许的是《阿凡达》所揭示的主题。影片中,和地球人带来的“工业之火”相比,潘多拉星球的纳威人崇尚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要对大自然有所敬畏,不能“为所欲为”。这表明

①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是统一的

②   影片中这些特效镜头根源于人的主观创造力

③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   要根据先哲们的思想改造客观世界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试题详情

6.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试题详情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高*考*资*源*网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         B.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

试题详情

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佛家俚语的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可知论的观点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