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165  38173  38179  38183  38189  38191  38195  38201  38203  38209  38215  38219  38221  38225  38231  38233  38239  38243  38245  38249  38251  38255  38257  38259  38260  38261  38263  38264  38265  38267  38269  38273  38275  38279  38281  38285  38291  38293  38299  38303  38305  38309  38315  38321  38323  38329  38333  38335  38341  38345  38351  38359  447348 

24 .(8分)

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

①W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

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

⑤X和Y不在同一周期,他们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

请回答:

(1)W元素是    ;Z元素是   

(2)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       

(3)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4)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5 (8分)

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SiO2 +   C+   N2       Si3N4 +   CO

(1)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

(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其还原产物是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4)若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H   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若使压强增大,则上述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

26 (8分)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
Na+    Mg2+    Al3+     Ba2+
阴离子
OH-   Cl-     CO32-     HSO-4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据此推断它们是

A        ;B        ;C        ;D       

试题详情

21 (6分)在Inorganic Syntheses一书中,有一装置是用以制备某种干燥的纯净气体,如下图所示:其A中应盛放一种密度比B中密度小的液体。下表中为几种液体的密度

溶液名称
浓盐酸
浓硫酸
浓氨水
浓氢氧化钠溶液
浓醋酸
密度(g/mL)
1.19
1.84
0.89
1.41
1.06

现从上述液体中选出几种适宜的试剂来利用该装置制出干燥纯净气体.

(1)制备出的气体其化学式是      。(写出全部可以制备的气体)

(2)应选用的试剂:A中盛     ;B中盛     。(任写一组)

(3)装置中毛细管的作用是               。 

                

22 (14分)某课外小组对一些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1)下表为“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将打磨过的铝片(过量)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
产生气泡,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反应结束后分离出溶液备用

红色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置于潮湿空气中。
一段时间后固体由红色变为绿色[视其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按反应类型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置换反应                     

化合反应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两极产生气泡。持续电解,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解释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                     

(3)工业上可用铝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来。

 ① 用铝与软锰矿冶炼锰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② 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的H2O2的溶液中,MnO2

 

溶解产生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3 (14分)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下:

 

(1)    溴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_周期,_________族。

(2)    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的利用率,为什么?            

(3)    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步骤⑥的蒸馏过程中,溴出口温度为何要控制在80-900C。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 ,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步骤⑧中溴蒸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很大的特点进行分离。分离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分离时液溴从分离器的_____(填“上口”或“下口”)排出。

(6)为什么不直接用含溴的海水进行蒸馏得到液溴,而要经过“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                               

试题详情

11 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向水中加人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  向水中加人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  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12  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 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C 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过

13 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 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 pH=3的硫酸和pH=11的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14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三氯化铝溶液中加人过量氨水  Al3++3OH-Al(OH)3

B  稀硝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Fe+6H++3NO3=Fe3++3NO2↑+3H2O

C  4mol/L的NaAlO2溶液和7mol/L的HCI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

4AlO2-+7H++H2O3Al(OH)3↓+Al3+

D  盐酸洗涤铜器表面的碱式碳酸铜:Cu2(OH)2CO3+4H+=2Cu2++CO2↑+3H2O

15 有一种锂电池,用金属锂和石墨作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是由四氯铝锂溶解在亚硫酰氯(SOCl2)中形成,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8Li+3SOCl2=6LiCl+Li2SO3+2S,已知亚硫酰氯和AlCl3·6H2O混合共热蒸干,可制得无水AlCl3,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解质溶液中混入水,对电池反应无影响

B 金属锂作电池的负极,石墨作电池的正极

C 电池工作过程中,SOCl2 被还原为Li2SO3

D 电池工作过程中,负极消耗锂与正极区析出的S的质量之比为7:8

16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据,下列为某同学对数据的利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用NaOH和HCl 反应测得的中和热,推算一定量稀H2SO4和NaOH 溶液反应的反应热

B  用沸点数据推测两种液体混合物用分液方法分离开来的可能性

C 用沸点数据来分析分子的稳定性

D 用原子(或离子)半径数据推断某些原子(或离子)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

17 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 等量的白磷蒸气和白磷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 由C(石墨)→C(金刚石);ΔH = +1.19 kJ· 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在稀溶液中:H+(aq)+OH(aq)= H2O(l);ΔH=-57.3 kJ· 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D 在101 kPa时,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 2H2O(l);ΔH=-285.8 kJ· mol-1

18 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 A和1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x=1         B 2min内A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min)1

C B的转化率为40%    D 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9 某些含羟基的药物具有苦味,如以下结构的氯霉素:此药物分子中碳链末端羟基(-OH)中的氢原子换成来自棕榈酸中的原子团后,苦味消失,成为便于口服的无味氯霉素。以下关于无味氯霉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它是棕榈酸的盐类         B   它是棕榈酸的酯类

C   它的水溶性变差,所以苦味消失   D   它的水溶性变良,所以苦味消失

20 一定条件下,碘单质与砹单质以等物质的量进行反应,可得AtI。它与Zn、NH3都能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如下:

2AtI+2Zn==ZnI2+ZnAt2   AtI+2NH3(1)==NH4I+NH2At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ZnI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 ZnAt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 AtI与液氨反应,AtI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 AtI与液氨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80分)

试题详情

1 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  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C  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  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2 2007年3月21日,我国公布了111号元素Rg的中文名称。该元素名称及所在周期

A  、第七周期   B  镭、第七周期   C  铼、第六周期   D  氡、第六周期

3 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上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 mol,则阳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

A   0.64 g      B  1.28 g     C  2.56 g        D  5.12g

4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3.6 g重水中所含质子数为2NA     

B 1 mol S与足量Cu反应生成Cu2S转移NA个电子

C 1molCH4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4NA 

D 4.48 L N2所含分子数为0.2 NA

5 已知氧化还原反应

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 10 mol    B 11 mol   C 12 mol     D 13 mol

6 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

A 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 KMnO4加热

 C 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 HgO(加热)

7 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A  4        B  5         C  6         D  7

8 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适合的是

A 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C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D 同一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不相等

9 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ZnSO4溶液,将10 g ZnSO4·7H2O溶解在90g水中

B  欲制备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C  为鉴别KCl、Al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D  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10 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H2S和NH3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的极性分子

B  HS和HCl均是含一个极性键的18电子粒子

C  CH2Cl2和CCl4均是四面体构型的非极性分子

D  1 mol D216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0NA(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试题详情

21. (14分)含氮废水进入水体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某校环保小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金属铝将水中的还原为N2,从而消除污染。

(1)配平以下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Al+□H2O□N2↑+□Al(OH)3+□OH-

(2)以上反应中,失电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氧化剂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_,每生成1 mol这种还原产物,将有_____________摩尔电子发生转移。

(3)现需除去1 m3含氮0.3 mol的废水中的 (设氮元素都以的形式存在),则至少需要消耗金属铝_____________克。

(4)你对以上治理污染的方案有何评价?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试题详情

20. (10分)根据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填写下列空白

此实验操作顺序如下:①称量坩埚、晶体;②加热、冷却;③称量;④再加热、冷却;⑤称量;⑥计算;⑦分析实验误差。

 (1)用托盘天平称量的时候,若指针偏向左边,则表示(填写正确选项代码)    

A.左盘重,样品轻       B.左盘轻,砝码重   C.右盘重,砝砝轻       D.右盘轻,样品重

 (2)在进行加热时,应该用     来夹持坩埚;为了防止硫酸铜晶体失去结晶水时不完全,或发生CuSO4强热分解,造成实验产生误差,所以在加热操作中要①      ______  , ②        ____ 

 (3)加热后的坩埚应放在     中冷却。如果放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则会使实验结果的误差偏      

 (4)在进行④、⑤两步实验时,有时还要重复进行,这是由于      

 (5)在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中,若坩埚的质量为m,坩埚与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为m1,加热后称量坩埚与无水硫酸铜的质量为m2,则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ω=____________________(写计算式)。如果实验中加热温度过高,固体颜色变黑,则测定结果会____________(填“不变”、“偏高”、“偏低”)。

试题详情

19. (4分) 设NaCl摩尔质量为M g/mol,晶体密度为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氯离子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cm。

试题详情

18.(6分)一种澄清透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K+、Fe3+、Ba2+、Al3+、NH4+、Cl-、NO3-、HCO3-、SO42-现做以下实验:

(1)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呈红色;

(2)取少量溶液,加入用稀HNO3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将(2)中的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4)另取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微热,只看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且沉淀质量不减少。  

   由此可以推断:

   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

   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7.(18分)将铝粉逐渐投入饱和氯化铁的黄色溶液中,首先看到溶液变成红褐色,并产生气泡;后来有少量的红褐色的沉淀,并有少量的能被磁铁吸引的黑色沉淀物质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开始时形成的红褐色分散系是_________,红褐色的沉淀是________,气泡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色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红褐色溶液中少量沉淀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涉及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a2+ + 2HCO3- + 2OH- = CaCO3 + 2H2O + CO32-

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 + 3NH3·H2O = Al(OH)3↓ + 3NH4+

C.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 + Cl2 = Fe3+ + 2Cl-

D.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共热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