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读图,回答问题。
(1)图1与图2各反映了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哪种方法?
(2)请说明在图2中,资本家是如何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
3、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对外开放成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结合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谈谈我国该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2、材料一:李嘉图提出:商品的价值与投在它们生产上的劳动成比例;这里的劳动不仅包括投在商品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也包括投在实现该劳动所需要的一切器具或机器上的劳动。
材料二:李嘉图认为:一切商品,不论是工业制成品、矿产品还是土地产品,规定其价值的永远不是在极为有利的条件下进行生产时用的较小量劳动,而是不享有这种便利的人进行生产时所必须投入的较大量劳动。
上述材料表明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哪些贡献?
1、斯密指出: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并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实际上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但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使他将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在这样的场合,像在其他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通过追求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时反而更好。
(1)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什么?
(2)应如何评价斯密的上述观点?
29.(1)
(2)
台州市 2009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28.(1)
(2)
27.(1)
(2)
29. (15分)材料一:2009年12月7至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发展中国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有着不同的观点,存在着利益的争论和交锋。
(1)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谈谈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理解。(6分)高*考*资*源*网
材料二:某校高二(2)班同学对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的低碳经济模式产生浓厚兴趣。大家围绕“‘低碳’与我们的生活”召开主题班会,积极开展相关探究活动。甲同学说:“‘低碳’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大势所趋,每个人都应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这个世界。”乙同学说:“‘低碳’是个好东西,但现在不可能实现,既然太遥远,等以后条件成熟再做。”
(2)请你任选其中一位同学的发言,并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道理加以评析。(9分)
台州市 2009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
28.(17分)材料一:2010年春我国西南遭遇世纪大旱,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 2000万同胞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当地政府充分认识到严峻的旱情形势,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迅速启动了救灾应急预案,广泛开辟抗旱水源, 科学调度抗旱用水,靠近大中型水库和江河干流的地方,千方百计把提灌工作做好,其他地方主要是打抗旱井。经过灾区人民和其他地区人民的共同努力,抗旱救灾取得了显著成果。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曾分别于3、4月两次亲赴干旱第一线指导工作,并提出各部门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解决问题,“绝不能让一个老百姓没水喝”!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抗旱问题上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温家宝总理为什么要强调“绝不能让一个老百姓没水喝”?(5分) 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
27.(16分)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 民营经济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人们对民营经济的认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最初有限制的允许,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有益补充,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高*考*资*源*网
材料二:2010年,吉利集团用18亿美元全资并购沃尔沃,这是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开拓事业成功的范例。其“掌门人”李书福,曾以120元创业起家,不怕苦、不怕累、不退缩、不放弃,终于成为一位成功的实业家。他虽仅高中毕业,但能说一口较流利的英语,并分别在深圳、上海、哈尔滨三地的大学进修学习。他的可贵之处还在于重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近几年投入亿元资金用于兴办研究所、教育中心和社会公益事业。
(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对民营企业地位和作用
认识的变化历程。(7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生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人生价值?(9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