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6.“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歌曲《中国话》中的这句歌词从一个侧面说明
A.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华文化不断走向世界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主导地位
15.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
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14.“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
13.我党在传统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这
①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②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是因为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体现了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传统思想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2010年2月24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某校开了一节课: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安全公益课《开学第一课》,通过对学生进行"避险自救"知识教育,教学生掌握避灾的常识和技巧,真正"用知识守护生命"。对此,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文化在时代发展中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1.2009年在中国举办“俄语年”、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是中俄双方继互办“国家年”之后在文化交流领域的又一件大事。中俄双方在文化交流中要实现双赢,应该
A.平等交流 和睦相处 认同外来文化
B.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汲取外来文化
C.求同存异 相互借鉴 维护文化多样
D.取长补短 积极创新 弘扬传统文化
10.历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基本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的理念,力争将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呈现给世人。这体现了
A.文化可以分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两部分
B.民族文化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C.民族文化值得发扬光大
D.正是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才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9.明末清初,晋西北高原一带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连年饥荒迫使无数山西难民背井离乡北上,远赴内蒙古中西部,乃至更远的大草原逃荒,谓之“走西口”。这一走就走了300多年,它对内蒙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走西口”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旅游活 D.口语传播
7.温家宝在 “世界读书日”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这表明读书
A.可以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B.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塑造人
C.是人们享用文化的表现 D.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
A.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B.维护民族文化的稳定性
C.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成果
6.某校学生举行以“文化体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游览秀甲江南的武夷山水的过程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操上的陶冶。这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博大精深的特点 B.潜移默化的特点
C.渐进有形的特点 D.深远持久的特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