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8.近来网上相继爆出令人担忧的“XX事件”,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主人公无一例外都是“90后”的青少年。为此,青少年要 ( )
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自觉遵守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③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④自觉抵制低俗文化的污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7.为庆祝建国60周年,《狼烟北平》、《解放》、《东方红》等一批题材丰富、气势恢宏的电视剧唱响了2009年荧屏的主旋律。这说明 ( )
①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②主旋律作品在文化生活中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③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
④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④
26. 2009年12月15日,为了在全国构建绿色、健康与和谐的网络环境,创造一
个纯净的网络世界,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发布《关于打击手机网站传播淫秽
色情信息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这个举措( )
①是加强对手机网络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的表现
②会限制手机网络文化市场的发展
③有利于克服手机网络文化市场的缺陷
④有利于保持洁净手机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利益,保持手机互联网内容的健康安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据此回答24--25题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A. 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B. 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C. 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D. 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5.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文化依据是( )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②文化创新能够推进实践的发展
③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时代的要求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做到( )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②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③坚决抵制落后文化 ④努力改造腐朽文化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2.2009年11月13日,以“博览红色经典 相约绿色家园”为主题的2009·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在南昌拉开帷幕。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 ( )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②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③增强公民的爱国情操 ④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协调发展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21.以“和谐中华、活力山东”命名的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小篆繁体“华”字,借鉴传统吉祥饰物“四喜人”的手法,巧妙地完成了11个运动人形的组合,融合了中国传统纹样“同心结”的概念,寓意此次全运会将是一次 “团结、和谐、圆满”的体育盛会。会徽的设计( )
A.源于惊奇的思维能力 B.追求更逼真地反映现实
C.是以合理想象为基础的创新 D.体现了对原型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20.藏面具具有象征意义的色彩和用各种装饰手法来表现“羌姆”和“藏戏”的角色、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蕴藏着浓郁的藏文化色彩。藏面具特指藏传佛教在仪式中跳神表演所戴的面具和藏戏面具,它自成体系,是在藏族本土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相互融合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表明 ( )
A.传统文化只有保持原汁原味才有特色
B.藏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C.藏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特有的包容性
D.传统文化的个性要服从于世界文化共性
19.2009年10月13日,我国羌年、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
艺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
前,我国的羌年、剪纸、木偶皮影等民族民间文化几近“濒危”。为此,文化部正
在实施“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这一工程的依据是( )
①传统文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 ②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18.200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10周年纪念日。一位土生土长的澳门居民,始
终如一地将中华文化作为终生的依归和追求,现在的他“更加肯定自己是个传统
中国人”。这反映了(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B.文化是永远不变的
C.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