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3222  383230  383236  383240  383246  383248  383252  383258  383260  383266  383272  383276  383278  383282  383288  383290  383296  383300  383302  383306  383308  383312  383314  383316  383317  383318  383320  383321  383322  383324  383326  383330  383332  383336  383338  383342  383348  383350  383356  383360  383362  383366  383372  383378  383380  383386  383390  383392  383398  383402  383408  383416  447348 

17、“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试题详情

16、“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试题详情

15、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是机械的唯物主义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试题详情

14、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

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

试题详情

13、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宋人的看法是(  )

①唯物主义的态度          ②唯心主义的态度

③客观的看待事物          ④以主观想象替代客观事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12、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本原归纳为“五行”,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的。这种观点(  )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缺乏科学依据

B.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C.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是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哲学派别

试题详情

11、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特(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试题详情

10、《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人民生产、生活习惯丰富多彩,根本不可能走同一的发展模式。只有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在充分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这说明(  )

A.存在决定着思维             B.思维影响着存在

C.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           D.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

试题详情

9、“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上述材料说明(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试题详情

8、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B.社会存在是客观的,决定人的思维

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