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指出:“一切皆流,无物常驻。”回答13-14题。
13.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
A.具体的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14.下列对于“一切皆流,无物常驻”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2.徐悲鸿先生早年留学欧洲学习西洋绘画,但他没有照搬照抄,而是匠心独运,运用中国画的笔、墨和色彩,结合西洋画的先进技法,并融入自己的丰富情感,取得划时代的突破,成为一代宗师。这在哲学上启示我们,要取得创新成功,必须( )。
①蔑视一切陈规陋俗,突破一切传统 ②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 ③把事物的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 ④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中国画以恬淡自然的笔触构造天人合一的和谐意境,而西洋画则以浓烈的色彩表现人的丰富情感,风格迥异。从哲学上,这说明( )。
A.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B.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D.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无处不在的
10.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画家,他画里的题词,具有很强哲学韵味。他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完全是一个主观虚构过程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9.中国古代著名的诗词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人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进而如痴如醉。这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 )
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意识会把人引入迷途
C.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应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8.中国古代诗歌和绘画都很强调意境的锻造。俗话说:“境由意出,意由心生。”,这说明,要做好一首诗必须( )。
A.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 B.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会
C.同时学习诗歌和绘画 D.日益丰富诗人的内心世界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回答6-7题。
6.针对两僧关于“风吹幡动”的争执,慧能禅师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观点,其错误在于( )。
A.否认物质都是运动的 B.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认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D.认为一
切运动的主体都是物质
7. 针对两僧关于“风吹幡动”的争执,慧能禅师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观点属于(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纵观整个哲学发展史,流派多多,观点各异,真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回答3-5题。
3.虽然不同的哲学流派的观点各不相同,但是其都把整个世界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不管何种学派用何种观点去研究哲学,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C.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4.哲学的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5. 调查显示,目前不少中学生相信星座与命运有关。他们将自己的出生日期与所谓星座相连,再从自己的星座推算出自己将来的前途和命运。从哲学上看,这种思想属于( )。
A. 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 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想问题、办事情是人类的两种基本活动。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决定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决定、相互影响
34、2009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的合理性。(12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