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3346  383354  383360  383364  383370  383372  383376  383382  383384  383390  383396  383400  383402  383406  383412  383414  383420  383424  383426  383430  383432  383436  383438  383440  383441  383442  383444  383445  383446  383448  383450  383454  383456  383460  383462  383466  383472  383474  383480  383484  383486  383490  383496  383502  383504  383510  383514  383516  383522  383526  383532  383540  447348 

5.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上网讲求“网络文化”。这说明

①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文化        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③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       ④没有文化人们已经无法生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有“中华帝国古今工艺的总汇”之称。初刊于1637年,传到国外被译出日、英、法等多种外国文字,经济社会发生很大积极变化。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弃置案头,而到乾嘉年间则被禁毁,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直到20世纪才从日本寻回,中国由科技领先而变为落后。回答3-4题。高@考☆资&源*网

3.《天工开物》在我国和别国的不同命运,说明

A.文化无处不在          B.不同文化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

C.不同国家文化完全不同      D.文化呈现出各具特有的色彩

4.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弃置案头,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这说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不同文化对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不同影响

C.人的文化素养是对生活的体验   D.落后的思想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试题详情

2.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B.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一种文化活动

试题详情

1.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我市南山公园保质快速推进

②2010年9月20日“南昌--九江”城际列车正式开通

③九江一中召开第39届运动会,运动场上同学们青春勃发

④观看中央电视台“唱响九江,相约九银”大型文艺晚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试题详情

33.(16分)在学习了《文化创新》后,某校高二(1)班围绕文化创新问题开展探究活动,通过上网等手段查找到以下信息:

上海:上海开埠地城市文化与世博文化其核心价值是一致的。那就是吸收新事物,包容新观念,创造新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文化,更要创新传统文化,这是文化永葆青春与和谐的动力源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也要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激发我国和谐文化的创造力。

安徽: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文化创新,有力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仅城市文化设施日趋完善,文化馆、图书馆等均达到部颁一级标准,而且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率先实现全覆盖,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村书屋建设都走在全省前列。同时,文化创新还为文化产业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芜湖,文化创新不仅激活了传统的演艺演出、影视传媒和文化旅游等产业,而且数字动漫、创意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业态突飞猛进。

假如你是研究组其中一员,请参与研究:

(1)我国新阶段为什么各省市都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4分)

(2)在文化创新中如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6分)

(3)请你运用探究获得的理论知识为当地文化创新提几条建议。(6分)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

试题详情

32.(12分)材料一: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图”讲述了24个古人非同寻常的孝敬父母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为了孝敬父母,都作出了常人所不能为的举动。但“二十四孝图”中的“刻木事亲”“埋儿奉母”的故事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的故事迷信思想严重。

材料二: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指出,“只此一家,别无他店”的文化自大主义,用拒不承认或幻想取消世界上的多元文化的思维,去搞文化建设,不知道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参照物和对比尺度是什么,必然导致盲目自负、固步自封、简单化和低标准,甚至失去改革发展的动力;用这种态度去看待世界和多民族文化,不懂得多元文化的主体价值,就会忽视甚至蔑视各国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结果不是走向文化霸权主义、专制主义,就是走向文化投降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1)以上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问题?(8分)

试题详情

31.(12分)2010年中山市为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大力开展文体活动。围绕“广州亚运”主题,开展万民长跑等体育运动;开展演唱比赛等文艺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公民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这一系列措施使公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推进公民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

试题详情

30.清代学者叶燮说得好:“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这表明

A.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         B.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

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不断创新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试题详情

29.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这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自2001年教育部取消考生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及婚姻状况的限制以来,全国各地每年都有一些大龄考生步入高考考场。教育部的这一改革

①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全民学习热情②能够确保各年龄段的考生接受高等教育③是进一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④彰显“活到老、学到老”,让学习伴随人的一生的理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2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反映了

A.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文化创新源于文化交流     D.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