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5、《人民日报》报道,你不搬,我不搬,咱们的三峡工程怎么建?搬迁,库区儿女从心底发出的一个感动中国的声音。从这个声音里我们听到了他们对祖国深刻的爱,听到了他们为祖国无怨无悔的付出。如今已有118万库区儿女走出峡江!三峡库区移民身上充分体现了( )
A.任劳任怨的高尚品质 B.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D.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44、“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首诗所包含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有( )
A、 传统文化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过时被抛弃
B、 新的文化必然会战胜和取代传统文化
C、 传统文化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推陈出新
D、 不同时代的文化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43、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中蕴含的道理是( ):
A、文化创新主要来自创作者的灵感和聪明才智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能否创新
D、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4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告诉我们,鸿雁是我国古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这说明( )
A.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B.新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C.文化传播的现象无处不在
D.古代的传播手段是无法准确传递信息的
4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民族节日对旅居异地的游子的特殊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透过民族节日,可以感受到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 ④不同民族的民族节日一定不同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0、文化建设、文化创新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更好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促进城乡和区域之间文化的共同发展。这说明( )
①文化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新要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文化创新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④文化创新能够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9、《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这反映了文化对人的( )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D、差异性的特点
38.2008年1月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严重的气象灾害,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全国上下紧急动员,全力抗击灾害。面对灾难,我们的民族总能挺直脊梁,万众一心,直至夺取最后胜利。这体现了 和 的民族精神。
①团结统一 ②众志成城 ③奉献社会 ④自强不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许多古典诗词能帮助我们加身对文化现象的理解。回答39题。
37.张岱年说:“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以下理解正确是(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只要有优秀的民族文化就会自立于民族之林
D.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战胜一切苦难
36.“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都是在伟大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产生的,这一精神汇聚成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也正是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胜利说明( )
A、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力量
B、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C、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自强不息的精神
D、我国现代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果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