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A、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 B、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
7、2008年中秋节,是中秋节被列为法定节假日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中秋节当天,《人民日报》刊出一篇名“秋高气爽,今年中秋月更明”的评论员文章。“今年中秋月更明”说明
①人们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②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性 ③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④人们的认识既源于原型又不拘泥于原型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了一种能控制光线运行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
①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正确预测未来
②科学创造往往需要科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
③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
④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机器人能够代替人类完成某些工作,甚至能够有人类的某些表情,这说明
A、机器人能产生意识 B、机器人具有自己的价值观
C、机器人能够模仿人类的某些机能 D、机器人是大自然的主宰者
4、读下表
左右脑迥异的八大特征
左脑 |
显意识 |
语言 |
时间 |
分析 |
理智 |
做事 |
求实 |
现代认识 |
右脑 |
潜意识 |
表象 |
空间 |
联想 |
情感 |
做梦 |
创造 |
原始认识 |
人脑是
A、意识的来源 B、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C、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3、唐代诗人白居易说:“天生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人类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是承认
A、自然界的客观性 B、联系的普通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实践的能动性
2、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齬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其相对独立性
1、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说过:“学好哲学,终身受益。”这是因为
A、哲学是智慧之学,是解决问题的一把万能钥匙
B、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9、(12分)对房价不断上涨的状况,2010年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并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新政策,拉开了新一轮楼市调控序幕。此次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既考虑到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稳定的作用,更注重其改善民生的功能。此轮政策调控并非短期打压房价的举措,而是纠正房地产市场扭曲发展的长期政策,这有利于防止房地产泡沫重演,是调整结构、防止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调控政策。
运用生活与哲学基本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做法。
28、(12分)材料一 有一次哲学家贝克莱与一位朋友在花园散步,不小心踢在一块石头上,他说,因为我踢到了石头,石头才存在,因而它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
材料二 据<<诗经>>记载,神宗五组要选拔接班人,就命弟子们每个人做一首诗,以考察对佛家教义的理解。神宗写下了这样四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当时有一个打杂的和尚看了这首诗,很不满意,在旁边又写了四句:“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他认为世界上本来什么也没有,所以也没有什么尘埃。有与没有取决于宇宙的神秘力量。神宗五祖认为这个和尚对佛家教义心领神会,于是把衣钵传给了他。这个和尚就是神宗六祖:惠能和尚。
结合材料,请回答:
(1) 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哲学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如何形成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