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263  38271  38277  38281  38287  38289  38293  38299  38301  38307  38313  38317  38319  38323  38329  38331  38337  38341  38343  38347  38349  38353  38355  38357  38358  38359  38361  38362  38363  38365  38367  38371  38373  38377  38379  38383  38389  38391  38397  38401  38403  38407  38413  38419  38421  38427  38431  38433  38439  38443  38449  38457  447348 

18.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t1+10)min时,保持容器体积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 A、0.1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试题详情

17.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的混合物投入100 mL盐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

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若不考虑金属和盐酸反应时HCl的挥发,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镁和铝的总质量为9 g

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1

C.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1

D.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试题详情

16.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Cl存在

B.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SO42存在

C.通入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

D.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CO32

试题详情

15. 已知NaHSO3溶液呈酸性、NaHCO3溶液呈碱性。现有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HSO3溶液和NaHCO3溶液,溶液中各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存在下列关系(R表示S或C),其中正确的是

A.c(Na+)=c(HRO3)+c(RO32)+c(H 2RO3)

B.c(Na+)+c(H+)=c(HRO3)+c(RO32)+c(OH)

C.c(H+)+c(H2RO3)=c(RO32)+c(OH)

D.两溶液中c(Na+)、c(HRO3)、c(RO32)分别相等

试题详情

14.室温下,某无色透明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和OH-浓度的乘积为1×10-24,则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A.HCO3-、Al3+、Na+、SO42-     B.I-、NO3-、K+、NH4+

C.MnO4-、Cl-、SO42-、K+      D.SiO32-、SO32-、Na+、Cl-

试题详情

1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80g SO3中含3NA个氧原子,体积小于22.4L

B.23 g Na和足量的O2完全反应,无论是常温,还是燃烧,都失去NA个电子

C.含有2NA个阴离子的CaC2,在标准状况下,能产生约44.8L的乙炔气体

D.1molNa218O2与足量的H2O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2NA个,生成NaOH80g

试题详情

12.将一元酸HA的溶液与一元碱BOH的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所得溶液显酸性,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若混合前酸、碱pH之和等于14,则HA肯定是弱酸

B.若混合前酸、碱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则HA肯定是弱酸

C.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混合溶液>纯水>BOH溶液

D.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一定满足: c(A)>c(B+)>c(H+)>c(OH)

试题详情

11.对于平衡体系mA(g)+nB(g)pC(g)+qD(g);△H<0。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若平衡时A、B的转化率之比为m∶n,说明反应开始时,A、B的物质的量相等

B.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增大1倍,此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0.48倍,则m+n>p+q

C.若m+n=p+q,则往含有a mol气体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b mol B,达到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等于(a+b)

D.若升高温度时,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则m+n>p+q

试题详情

10.2000年10月10日,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艾伦·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以表彰他们有关导电聚合物的发现。他们研究发现:经过改造后的塑料能够像金属一样表现导电性能。以聚乙炔为例,要使其能够导电,必须用I2或Na等做掺杂处理,他们用碘做的掺杂实验通式如下:

   [CH]n+I2→[CH]+xI, 则聚乙炔的碳链结构片段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C≡C-C≡C-C≡C-     ②-C=C-C=C-C=C-

③=C=C=C=C=C=C=            ④-C=C-C≡C-C=C-C≡C-

⑤这种可导电的聚乙炔塑料是一种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

⑥掺杂后的聚乙炔固体常温下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它具有类似盐的结构

⑦聚乙炔和碘的掺杂反应中,聚乙炔被还原

⑧聚乙炔经掺杂反应后,分子内碳链结构未发生变化

A  ①⑤     B  ②⑧     C  ④⑥     D  ③⑦

试题详情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到过量Ca(ClO)2溶液中:

SO2+H2O+Ca2++2ClO=CaSO3↓+2HClO

B.向碳酸氢钾溶液中滴入过量澄清石灰水HCO3+Ca2++OH=CaCO3↓+H2O

C.氢氧化铁与足量的氢碘酸溶液反应  Fe(OH)3+3H+=Fe3++3H2O

D.向碳酸氢铵溶液中滴入过量氢氧化钠  HCO3+OH=CO32+H2O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