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6.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15.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三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说明
A.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不同的 B.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神鬼概念是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神鬼观念是人凭空想像出来的
14.有人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这个观点
A.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消灭或创造规律
B.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D.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3.“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12.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这一事例说明
①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③客观规律起作用是无条件的 ④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A. ①④ B.②③ C.③④ D. ①②
11.《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
①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联系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了后者 ②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③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④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古希腊有个叫欧布利德的人,借了邻居的钱,在邻居要他还钱时,他赖账说:“一切皆变,现在的我已不是向你借钱时的我。”邻居用棍子打他,他便去告状,诉讼时,邻居对他说:“不是一切皆变吗?现在的我也不是刚打你时的我了。”使他无言以对。这个故事的哲学寓意是
A.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真正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C.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能够被认识的必要条件
D.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又是静止不变的
9.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说明
A.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B.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8.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人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水中花、镜中月⑥科学发展观
A.①③ B.②④ C. ①⑤ D. ③⑥
7.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