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3.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让广大中小学生进一步把爱国情感化为具体行动,教育部、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发出通知,开展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第6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是
①它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物质基础
②它是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它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④它是推进当代先进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两百多年前,《周易》被译介到欧洲。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周易》卦象中得到启示,
提出二进制数学,后来二进制数学成为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A.中华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母体
B.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C.文化的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D.先进民族文化必然不断取代落后民族文化
21.我们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比较看重“实在”、“直来直去”、“实事求是”、“大恩不言谢”、
“刀子嘴豆腐心”的价值。在西方,即使是朋友间也信奉“不批评、不抱怨”的价值。
西方人对你的赞美之辞,你不必沾沾自喜,那很可能是他对你礼节性尊重的表示。这说
明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的交往方式的差异
B.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C.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
D.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差异
20.电影《孔子》2010年1月22日全球上映,全球观众通过电影这一现代传媒一睹孔子的风采。电影等现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是
①文化复制 ②文化传递 ③文化沟通 ④文化共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去年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有56根民族团结柱。在民族团结柱的每根柱子上都精心雕
刻出一对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青年男女,他们的舞姿、乐器和盛装最具民族代表
性,一眼望去,人们便可辨知这是代表哪个民族的。这表明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B.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C. 民族节日是识别不同民族的唯一标志
D.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009年11月,河北石家庄遭遇50多年来最大降雪。在雪后的街道上,一辆自行车守护着无盖的下水井口,警示着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石家庄人被这张照片深深地感动了,市民给这辆车起了响亮的名字--“车坚守”,同时开始寻找车的主人,寻找一座城市的文明……回答17-18题。
17.“车坚守”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关心他人、沉默坚守的善举会得到普遍赞赏 ②要善于通过平常之举感动周围的人
③建设城市文明需要公民道德素质的支撑 ④遵守公民道德基本规范要做到爱国守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车坚守”是一个完全自发的民间故事。石家庄雪夜需要“车坚守”;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同样需要“车坚守”。这是因为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培育文明风尚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
C.提高道德判断水平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D.文化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
16.2010年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公布,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建议。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
A.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15.2009年8月5日,中国首批“诚信身份证”--《人才国家公信进程证书》在青岛首
发,这意味着中国诚信社会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加强诚信社会建设是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③形成和谐文明社会风气的必要条件 ④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4.2010年7月30日上午,力学之父钱伟长逝世,“三钱”时代成历史回忆(钱学森、钱
伟长、钱三强)。“三钱”用他们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家,只有为国家和民族贡献
自己的智慧,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赢得一个国家和民族
的最高尊重,才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这体现了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这一主题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的一致性
④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的图样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核心理念是“五
羊圣火”,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特色和岭南标志性文化元素相映成趣。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创新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