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3908  383916  383922  383926  383932  383934  383938  383944  383946  383952  383958  383962  383964  383968  383974  383976  383982  383986  383988  383992  383994  383998  384000  384002  384003  384004  384006  384007  384008  384010  384012  384016  384018  384022  384024  384028  384034  384036  384042  384046  384048  384052  384058  384064  384066  384072  384076  384078  384084  384088  384094  384102  447348 

62.中国人喜欢喝茶,但各地喝茶方式又有不同。例如潮州工夫茶。以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与以茶寄情为特点,而四川人则喝大壶茶,茶具是细长嘴的茶壶和盖碗。这说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辉煌灿烂

C.中华文化有共性            D.中华文化有多样性

试题详情

61.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等传统文化理念,逐渐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同。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A. 基本作用     B. 基本特征     C. 创造性      D. 包容性

试题详情

60、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59、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58、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包容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试题详情

57、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56、《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55、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54.航天人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典范。这说明

A.自强不息精神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B.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

C.只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D.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之魂

试题详情

53.对载人航天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

A.载人航天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B.载人航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突出表现

C.载人航灭精神是航天工作者独有的精神财富

D.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巅峰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