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4184  384192  384198  384202  384208  384210  384214  384220  384222  384228  384234  384238  384240  384244  384250  384252  384258  384262  384264  384268  384270  384274  384276  384278  384279  384280  384282  384283  384284  384286  384288  384292  384294  384298  384300  384304  384310  384312  384318  384322  384324  384328  384334  384340  384342  384348  384352  384354  384360  384364  384370  384378  447348 

9.“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试题详情

8.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⑤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A.①②③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试题详情

7.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人们一直想知道孔子究竟长得什么样子,但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于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孔子像。2006年9月23 El,中国孔子基金会正式推出“孔子标准像”,这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面对公布的“孔子标准像”,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这表明:

①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 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③“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 ④“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试题详情

6.漫画家用夸张的笔法表现了他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这给我们在认识论上的启示是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②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

③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④认识是客体显现自身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5.据报道,台湾省南部海域地震造成海底光缆大范围严重损坏,中国电信部门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海缆故障应急预案,使用机器人潜入海底排除故障,通讯得以恢复正常。使用机器人排除海缆故障的事例说明:    

①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  ②机器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③人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机器人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④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4.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由文化部和重庆市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华红歌会昨日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日前致信中华红歌会组委会,对首届中华红歌会在重庆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祝贺。李长春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更好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试题详情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试题详情

2.“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试题详情

34、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10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这10个“一号文件”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成为农村改革前进的灯塔,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请结合材料,谈谈10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道理?(12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