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6.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要通过提高能效和降低碳排放量来应对,发展低碳经济正是缓解我国经济与环境矛盾的需要。(4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政府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且把碳排放量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样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起到推动作用。(4分)
③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重视发展低碳经济是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体现,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分)
1-5:BACCB 6-10:CBAAB 11-15:ABBDA
16-20:ACBBC 21-25:BBACC
29.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13分)
28.有人认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终极真理”。试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0分)
27.中国科技部,中国发改委等14个部委公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提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时,将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促进国际技术转让。《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明确提出,要将气候变化的相关科技合作纳入双边,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提升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15分)
26、材料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前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了巨大浪费和环境的恶化。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材料二: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8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强调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且把碳排放量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我国重视发展低碳经济的理由。(12分)
25.许多老师反映:有不少学生把网络语言照搬到作文和日记中,如 “PK(对决)”“PF(佩服)”“7456(气死我了)”等等。针对这一现象,专家认为:一个民族的书面语言必须规范,一些网络语言只是民间语言,只有经过社会生活和经典作家的选择与运用,最终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作为书面语言使用。这说明( )
①认识并非都是客体的反映②认识应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③认识活动同样是社会性的活动④经典作家的工作决定着书面语言的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24.排球比赛中经常出现一些边界球,人们评视觉观察很难判定这些球是在界内还是界外,需要通过高速摄像机回放才能准确判定其位置。这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认识受到具体时空条件的限制 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23.30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改变了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对政府的政务由“不知”到“求知”,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物质决定意识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③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22.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 )
A.认识的真理性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改变
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