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4243  384251  384257  384261  384267  384269  384273  384279  384281  384287  384293  384297  384299  384303  384309  384311  384317  384321  384323  384327  384329  384333  384335  384337  384338  384339  384341  384342  384343  384345  384347  384351  384353  384357  384359  384363  384369  384371  384377  384381  384383  384387  384393  384399  384401  384407  384411  384413  384419  384423  384429  384437  447348 

15、“油荒”紧牵“电荒”神经,“电荒”凸显“煤荒”窘境……持续难解的能源短缺,限制了众多高耗能企业的发展。观察家认为,煤电矛盾反映出整个国民经济全局性的问题。解决矛盾最根本的方法有赖于国民经济局部过热的降温,当然还有煤电价格的联动等。材料表明( )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③应当树立全局观念 ④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13、《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 )

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14、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我国古人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观点在现在仍具有积极意义。回答11-12题。 11、道家强调“道法自然”,认为人类应该以自然为师,顺应自然。这一思想启示我们( )

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B.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和基础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没有本质区别 

D.只能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 1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过程表明( )

A.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D.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试题详情

10、“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是在强调( )

试题详情

9.网上交流成为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新途径,通过政府网,许多过去老百姓不知道的书可以在网上知道,有些事情也可以在网上得到解决。这体现了

A.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的出现推动认识的发展

D.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间接性、多样性

试题详情

8.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体现了 ( )

①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引起联系       

④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试题详情

7.甲乙两人去办事,路遇一河挡住去路,无桥亦无船,只能涉水而过。甲说:“不知深浅,怎能过河!”乙说:“不去过河,怎知深浅!”。从哲学上看,二人争论的焦点是( )

A.实践是否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和认识何者起决定作用的问题

C.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实践是否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就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作出了具体部署。据此回答下题。

试题详情

6.2008年9月27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离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圆满完成中国航天员的第一次空间出舱活动。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到多人,从舱内试验到舱外行走的过程,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实践活动在不断向前发展。这有力表明实践具有( )

A.客观物质性          B.历史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性

试题详情

5.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试题详情

4.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C.都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