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5、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特点是( )
A、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性 B、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
C、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D、具有区域性和实践性
14、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等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集中反映了( )
A、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 B、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
C、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D、教育活动影响文化传承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回答12-13题。
12、我们发展文化就要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 )
①传统文艺的继承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③传统思想的继承 ④传统习俗的继承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文化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 ③思想运动 ④教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要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就( )
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②要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③要做文化交流的使者,积极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④推进世界文化大融合、大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当今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其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是( )
①创造文化 ②文化传递 ③文化沟通 ④文化共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有孔子学院50多所,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加上各国家的2500余大学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是( )
A、商业贸易 B、人口迁徙 C、教育活动 D、大众传媒
8、我们之所以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因为( )
①这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是实现世界文化同一的必然要求 ④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内在要求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7、近年来,韩剧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韩国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通过电视剧展现在世人面前。无论精美的服饰,还是可口的菜肴,一切都具有鲜明的朝鲜民族特色。这种“韩流”现象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日本、越南等国家也同时存在。这一文化现象说明( )
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具有共同的规律 B、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意义
C、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D、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6、截至目前,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据此回答3-5题
3、春节前一夜,即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外忙碌一年的人们总是从天涯海角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共度春节。这是因为( )
A、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融合的产物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物质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持久的影响
4、家人团聚,交流亲情,回首过去,筹划未来,放松身心,愉悦精神,春节的各种交流活动,蕴藏着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充分展示和发掘这种节日文化内涵,传播其中的和睦、和顺、和美的理念,有利于( )
①重温家庭亲情,协调人际关系 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③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④抛弃传统文化,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每年央视的春节晚会都为我们奉献了一出精彩的文艺大餐,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每年春晚的评价也有所不同。这表明( )
①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②要生产适合所有人文化需求的产品
③春节晚会这种文化活动应该取消 ④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