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确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 )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2011年两会的主题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实施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包括财税体制、干部和地方政府考核体制、收入分配体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等。但经济发展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的机制、体制都是长期形成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任务。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①认识复杂事物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之间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④必须尽快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有权威部门分析,预计2011年3G手机快速发展到6500万部以上、2012年达到8500万部以上。1G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2G手机增加了短信、WAP上网等功能;3G手机又增添了网页浏览、视频电话等功能。这体现了( )
①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②新事物总是优越于旧事物
③发展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的过程
④运动必然引起变化,变化又会带来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1.在一部分人眼里,“低碳”不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严肃的生活态度,他们追求的是“低碳”的生活方式。目前,有许多人正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改变,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①事物的发展是普遍的 ②人们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③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 ④不同生活态度决定了不同的生态价值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0.2011年2月2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进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 )
①注重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是因为部分能够决定整体
③有利于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④抓住了决定事物发展进程的主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物联网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从而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物联网的路径图表明( )
①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多样性的联系 ②人们可以改变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8.暴力拆迁、极端对抗、因拆暴富……针对“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取代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并于3月29日正式公开征求民意。这说明( )
A.认识是实践的发展动力 B.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
C.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认识是在反复中无限发展的
7.下列漫画中两个人的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认识到( )
A. 办事情要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世界观
B. 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C. 办事情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 办事情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6.2011年3月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大会发言人的邀请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温家宝表示,“我的任期还有两年,我深知这两年的工作不比任何一年轻松”;“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这说明意识具有(
A.主动创造性 B.自觉选择性
C.目的性和计划性 D.社会物质性
5.“在天之变,日月薄蚀。四十二月一蚀。五十六月亦一蚀。蚀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下列观点与材料所体现的思想一致的是( )
A.“道法自然” B.“因果报应”“生死轮回”
C.“天行有常” D.“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4.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称,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下阶段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从唯物论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
①实践的社会性与历史性的辩证关系 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辩证关系 ④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