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5401  385409  385415  385419  385425  385427  385431  385437  385439  385445  385451  385455  385457  385461  385467  385469  385475  385479  385481  385485  385487  385491  385493  385495  385496  385497  385499  385500  385501  385503  385505  385509  385511  385515  385517  385521  385527  385529  385535  385539  385541  385545  385551  385557  385559  385565  385569  385571  385577  385581  385587  385595  447348 

1.1985年至今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8%以上。2003年,在遭遇“非典”影响

的情况下,我国GDP增长仍达到9.1%。但是,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资源使用浪费很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欠帐太多。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GDP作为测定发展的唯一指标,而应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解决环境和资源方面的问题,加快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我国政府决定将2004年的GDP预期增长确定为7%。

运用哲学原理分析以上材料,并联系实际回答以下问题:(广东广西38)

⑴为什么不能仅仅以GDP作为测定发展的唯一指标?

答案要点:(1)社会是普遍联系着的统一整体。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之间存在

着紧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和制约。(4分)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不能反映其他方面的发展情况,以此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是片面的。(4分)

⑵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为什么决定将2004年的GDP预期增长下调为7%?

答案要点:(2)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在确定我国经济发展指标时,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3分)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低,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欠帐太多,这是当前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客观现实。(3分)我国政府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将2004年的GDP增长下调为7%,既符合这一哲学原理,也有利于更好地解决环境和资源方面的问题,加快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发展。(3分)(注:如果考生在回答第2问时着重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阐释,可酌情加1-2分,但本题总分不能超过17分)

(注:考生在回答以上问题,联系实际较好者,可酌情加1-2分,但本题总分不能超过17分;如果考生运用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发展等哲学原理回答,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试题详情

2.实践出真知。人们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江苏36)

答案要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因此,实践出真知。

(2)仅仅从事实践活动,未必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必须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3)要实现这一飞跃,人们必须通过实践,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并且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试题详情

1.现代著名学者赫伯特·A·西蒙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走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辨析: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广东广西37)(11分)

答案要点:⑴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意识地改造世界,使世界打上人的意识的印记,满足人的需要。(5分)⑵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世界,是以自然世界的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为前提的,这种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人们的活动而消失;(4分)人的实践活动本身也具有客观实在性。因此“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2分)

试题详情

7.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北京市政府结合本市的实际,决定将五环和六环之间原准备占用的基本农田从绿化带规划中退出,维持其农田现状,相应的绿化面积通过加强山区造林来补足,以此提高北京的林木覆盖率。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分析上述材料。(8分)(北京文综38(4))

答案要点:①中央的要求,对全国农村而言,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因此,要坚持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性。

②北京市存在着建绿化带与保护耕地的问题,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宜林则林、宜粮则粮的做法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试题详情

6.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过前四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但这仅仅是载人航天的第一步。在此之后,我国再发射载人飞船,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通过多次发射,多个太空舱在太空对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回答:(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10分)(北京文综38(1))

答案要点:①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是“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前提和基础。

   ②“神舟”五号是在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

③从“神舟”五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在新质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试题详情

5.为了提升综合国力,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政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发展国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并增加文化消费。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人过度消费和文化素质低俗化的倾向,必须予以警惕。回答:

结合材料说明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9分)(北京文综38(1))

答案要点:①要立足国情,推动国内文化发展,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②放眼世界,认识到文化在提升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③使主观符合客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趋利避害。

试题详情

4.“身价不是从学历中来,而是从学问中来;不是

从资历中来,而是从能力中来;不是从索取中来,而是

从奉献中来。”这是全国劳模、上海“智慧工人”李斌

经历的真实写照,李斌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专家型工

人也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于各类人才的渴求。李斌事迹引

起了重大的社会反响,假设你所在学校邀请李斌以“树

立正确人才观”为题举行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在请

你围绕报告的主题向李斌提一个问题。(上海卷31(2))

答案要点:一般性问题给2分,问题有一定深度给3分。

一般性问题如:什么是正确的人才观,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德与才孰重孰轻?

如何看待全才与专才?如何看待个人价值与个人收入的关系?

注:如果考生回答出:李斌的成才经历反映了市场经济衡量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

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可予以加分,本大题总分不超过48分。

试题详情

3.(6分) 从哲学角度,分析为什么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要有科学的、前瞻性的认识。(全国大综合46)

答案要点:①科学的认识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指导人们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取得成功。

②科学认识农业发展的规律、方向和前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试题详情

2.在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中,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的方针。试说明这一方针的哲学根据。(10分)(浙闽文综39(6))

答案要点: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运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则。

③东北地区应自力更生,结合自身能力、基础设施、人才等优势,充分利用相关的政策和国家的扶持,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试题详情

1.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可靠保障。

材料:

   近年来,我国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全面实行休渔制度。通过休渔,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量有所增加,种群结构得到改善,休渔后渔获量增加。渔民的经济收益不仅没有因休渔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结合休渔制度,分析“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11分)(浙闽文综38(2))

答案要点:

①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对立统一的。

②只顾眼前利益,过度捕捞,转化为无鱼可捞,就会丧失眼前利益。适度限制眼前利益而休渔,能取得更大的长远利益。

③运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的辩证法,实施休渔制度,可以促进我国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鍏� 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