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1985年至今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8%以上。2003年,在遭遇“非典”影响
的情况下,我国GDP增长仍达到9.1%。但是,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资源使用浪费很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欠帐太多。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GDP作为测定发展的唯一指标,而应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解决环境和资源方面的问题,加快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我国政府决定将2004年的GDP预期增长确定为7%。
运用哲学原理分析以上材料,并联系实际回答以下问题:(广东广西38)
⑴为什么不能仅仅以GDP作为测定发展的唯一指标?
答案要点:(1)社会是普遍联系着的统一整体。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之间存在
着紧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和制约。(4分)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不能反映其他方面的发展情况,以此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是片面的。(4分)
⑵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为什么决定将2004年的GDP预期增长下调为7%?
答案要点:(2)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在确定我国经济发展指标时,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3分)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低,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欠帐太多,这是当前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客观现实。(3分)我国政府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将2004年的GDP增长下调为7%,既符合这一哲学原理,也有利于更好地解决环境和资源方面的问题,加快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发展。(3分)(注:如果考生在回答第2问时着重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阐释,可酌情加1-2分,但本题总分不能超过17分)
(注:考生在回答以上问题,联系实际较好者,可酌情加1-2分,但本题总分不能超过17分;如果考生运用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发展等哲学原理回答,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实践出真知。人们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江苏36)
答案要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因此,实践出真知。
(2)仅仅从事实践活动,未必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必须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3)要实现这一飞跃,人们必须通过实践,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并且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现代著名学者赫伯特·A·西蒙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走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辨析: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广东广西37)(11分)
答案要点:⑴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意识地改造世界,使世界打上人的意识的印记,满足人的需要。(5分)⑵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世界,是以自然世界的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为前提的,这种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人们的活动而消失;(4分)人的实践活动本身也具有客观实在性。因此“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2分)
7.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北京市政府结合本市的实际,决定将五环和六环之间原准备占用的基本农田从绿化带规划中退出,维持其农田现状,相应的绿化面积通过加强山区造林来补足,以此提高北京的林木覆盖率。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分析上述材料。(8分)(北京文综38(4))
答案要点:①中央的要求,对全国农村而言,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因此,要坚持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性。
②北京市存在着建绿化带与保护耕地的问题,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宜林则林、宜粮则粮的做法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过前四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但这仅仅是载人航天的第一步。在此之后,我国再发射载人飞船,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通过多次发射,多个太空舱在太空对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回答:(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10分)(北京文综38(1))
答案要点:①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是“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前提和基础。
②“神舟”五号是在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
③从“神舟”五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在新质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5.为了提升综合国力,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政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发展国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并增加文化消费。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人过度消费和文化素质低俗化的倾向,必须予以警惕。回答:
结合材料说明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9分)(北京文综38(1))
答案要点:①要立足国情,推动国内文化发展,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②放眼世界,认识到文化在提升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③使主观符合客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趋利避害。
4.“身价不是从学历中来,而是从学问中来;不是
从资历中来,而是从能力中来;不是从索取中来,而是
从奉献中来。”这是全国劳模、上海“智慧工人”李斌
经历的真实写照,李斌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专家型工
人也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于各类人才的渴求。李斌事迹引
起了重大的社会反响,假设你所在学校邀请李斌以“树
立正确人才观”为题举行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在请
你围绕报告的主题向李斌提一个问题。(上海卷31(2))
答案要点:一般性问题给2分,问题有一定深度给3分。
一般性问题如:什么是正确的人才观,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德与才孰重孰轻?
如何看待全才与专才?如何看待个人价值与个人收入的关系?
注:如果考生回答出:李斌的成才经历反映了市场经济衡量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
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可予以加分,本大题总分不超过48分。
3.(6分) 从哲学角度,分析为什么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要有科学的、前瞻性的认识。(全国大综合46)
答案要点:①科学的认识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指导人们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取得成功。
②科学认识农业发展的规律、方向和前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在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中,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的方针。试说明这一方针的哲学根据。(10分)(浙闽文综39(6))
答案要点: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运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则。
③东北地区应自力更生,结合自身能力、基础设施、人才等优势,充分利用相关的政策和国家的扶持,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可靠保障。
材料:
近年来,我国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全面实行休渔制度。通过休渔,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量有所增加,种群结构得到改善,休渔后渔获量增加。渔民的经济收益不仅没有因休渔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结合休渔制度,分析“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11分)(浙闽文综38(2))
答案要点:
①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对立统一的。
②只顾眼前利益,过度捕捞,转化为无鱼可捞,就会丧失眼前利益。适度限制眼前利益而休渔,能取得更大的长远利益。
③运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的辩证法,实施休渔制度,可以促进我国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