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5827  385835  385841  385845  385851  385853  385857  385863  385865  385871  385877  385881  385883  385887  385893  385895  385901  385905  385907  385911  385913  385917  385919  385921  385922  385923  385925  385926  385927  385929  385931  385935  385937  385941  385943  385947  385953  385955  385961  385965  385967  385971  385977  385983  385985  385991  385995  385997  386003  386007  386013  386021  447348 

1、材料一:2003年可以称为“人性司法年”,在这一年里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立法理念的

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法律援助条例》、《婚姻登记条例》等等。与此同时,原有的一些侵民、扰民、管民的条款不断的删除、简化、代之以为民、便民、利民的内容。 材料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坚持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回答: (1)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说明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

试题详情

9、 材料一:千年上天梦,今朝终成真。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在绕地球飞行14圈后按预定计划于10月16日6时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准确着陆。这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这次载人航天飞行是在前四次无人飞船成功发射的基础上进行的。总指挥李继耐上将回忆说,五次飞船发射有坦途也有坎坷,有喜悦也有艰辛。

材料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太空之旅的成功对中国的国民经济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航天事业的发展必定会推动国家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对农业发展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太空的微重力、超洁净、高真空特殊环境,使它成为人类理想的空间科学实验基地,也有望成为工业材料和药品加工地。也是一个国家整体的科学技术和高科技产业水平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⑴、我国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体现了哪些国家职能?

⑵、材料一蕴含了哪些哲学道理?

⑶、“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有何经济学、政治学道理?

试题详情

8、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产生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如“龙芯”通用芯片研制成功,水稻第四号染色体全序列的测序图工作完成,上海磁悬浮列车运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这些科技成果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材料二:“十五”期间,我国将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到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5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15%提高到25%。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点。

从哲学、政治学角度联系我国当前实际,如何正确认识这些问题?

试题详情

目前,国际上对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激烈。美国政府把外国专业人员移民美国的人数从11.5万人增加到20万人。德国要在欧盟以外吸引2万个信息科技专业人员。英国正修改法律,以便让该国公司较容易地从亚洲征聘科技人才。日本修改法规,鼓励外国人才到日本工作。韩国允许外国工程师和电脑编程人员在韩国居留10年,并希望借此吸引20万高科技人才。根据材料回答6-7题。

6、 当代世界各国对人才的吸引和争夺,最终是为了

A、发展本国的高科技           B、解决国际竞争中的主要矛盾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增强本国综合国力,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7、 《财富》杂志的托马斯、斯图尔特说:“寻找、培养和留住人才是当今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比尔·盖茨这样说过:“我们这种企业,如果失去了科技和人才的支持,衰败就在一夜之间。”两人的话告诉我们

   ①当代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②谁拥有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③科技和人才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④人才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人民日报》报到:“要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着力抓好企业技术改造。”据此回答3-5题。

3、 之所以要抓好企业的技术改造,是因为

   A、提高技术水平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惟一手段   B、企业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C、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D、人民生活需要的各种消费品都是由企业提供的

4、 要着力抓好企业技术改造,这一要求符合下列哲理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D、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5、新上市的长虹“精星王”背投影彩电,其图像、音响效果震动整个产业界。完全自立的核心技术,使一向以技术见长的洋品牌黯然失色。东芝、松下、索尼等惊呼:狼来了。长虹的成功在于创新。因为创新

   A、可以使事物由量变达到质变            B、能够实现事物的发展和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C、可以使人们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D、能够改变和创造规律

试题详情

近年来大庆油田不断加大油田开发的技术含量,运用先进技术,提高企业效益。据此回答1-2题。

1、 从经济学角度看,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B、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惟一指标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D、企业要发展,必须降低劳动消耗

2、 从哲学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A、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客观规律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客观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达到预期目的

试题详情

*例1.小灵、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活动时迷路,天色渐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情急之下,他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于是,他们找来几段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药棉裹紧,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小木板压住,朝一个方面不断转动。当稻草碾碎,闻到焦味时,将棉条断开,稻草遇氧而燃,终获火种,两人很快获救脱险。小灵、小敏取火成功表明,要解决实际就必须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 B.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C.善于抓住重点 D.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例2.小灵、小敏取火成功启示我们,要解决好实际问题,除了应具备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

A.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B.掌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C.通过实践发现新的规律 D.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析:这是2001年全国“3+2”高考的两道试题。本题主要通过设问,着重考查考生对认识论有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小灵、小敏取火成功是由于他们正确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了取火的行动中,并根据实际情况,创造了必要条件。表明科学理论能够提供正确认识事物和有效行动的方法,把科学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帮助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学以致用这是认识的目的,也是人们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故第1题选A,B、C项与材料无关,D项与题意强调的坚持科学理论,关键是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论是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只有真正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在实践中唯物辩证地把握客观实际情况,做到活学活用,才不会导致理论脱离实际,墨守成规。B、C、D项与题意强调的小灵、小敏对知识的活学活用不相符,故不选。

答案:1.A 2.A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许多人对此提出疑义。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四月登庐山实地考察,亲眼见到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于是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有四月花。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根据高山气温垂直分布的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便降低0℃。白诗中的大林寺位于庐山香炉峰顶。海拔约1200米,比平地气温约低7℃左右,因此,在农历四月上旬,当庐山脚下的九江市已是“芳菲尽”的时候,山顶上的大林寺则是桃花盛开,一片春色。

例3.沈括通过实地考察,用“地势高下之不同”解释了白诗所描绘的景色,这说明( )

A.调查研究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必要条件 B.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例4.高山气温垂直分布规律的发现科学地揭示了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这表明( )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揭示本质 B.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C.只有通过事物的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D.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解析:这是2001年全国“3十2”高考的两道题。本题通过对白居易诗的说明作为问题情境,根据设问着重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3题,沈括用“地势高下之不同”解释了白诗所描绘的景色,通过他亲身曾在四月登庐山实地考察得来的,这说明A、C当选。对于个人而言,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对于人类而言,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有了实践,不一定有正确的认识,但没有实践,一定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一切真知出自实践。沈括通过实地考察,对“白诗”中的现象有了更进-步的认识,揭示出事物一定的联系,是认识的深化,故D也当选,B项与题意不符,题意强调认识的获得、发展,而B项强调的是认识的反作用。4题,高山气温垂直分布规律是对这一景象中花与气温和海拔内在本质联系的揭示,是理性认识,是不能通过感觉器官直接获得的,它正确揭示了白居易用感官感知的这一景象的原因,而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故B项当选。A项是解释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而题意强调的是与前人的认识相比为什么高山气温垂直分布规律科学地揭示了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C项着重点在于强调只有通过事物的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与题意不符。D项与本题无关。

答案:3.A、C、D 4.B

试题详情

4.质、本质、本质属性

 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的质。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而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特定的质和特定的事物是直接相关的,有这样的质就是这样的事物,有那样的质就是那样的事物,这叫作质与事物的“直接同一”。显然,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质。同-事物也具有多方面的质。例如,水就既有化学的质,又有物理的质。我们说水的质变,通常是指水的物理的、质的三态变化。  事物的质是内在的东西,它只能通过属性表现出来。属性就是事物质的外在表现。由于事物的质是多方面的,因而质的表现即属性也就是多方面的。对于事物各种不同的属性,可以作不同层次、角度的分析,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的区别。如果事物改变了保持自身根本性质的属性,它就不再是原来的事物,而转化成了其他事物。  可见,我们分析事物,应该着重于分析它的本质属性。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属性,我们就从根本上理解了该事物特定的质。

试题详情

3.真理与规律的关系

 真理属于主观意识范畴,是主观符合客观的正确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客观的物质性的东西。

试题详情

2.认识与意识的关系

 认识与意识的本质相同,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同的是,二者分别从唯物论和认识论来说明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相对于物质而言的是意识,相对于实践而言的是认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