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1.相对于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最突出的进步是 ( )
A.加强了统一战线的组织建设 B.注意维护统一战线的内部团结
C.加强了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D.制定了统一战线的斗争纲领
20.《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宣言》 ( )
A.表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B.阐明了阶级斗争学说
C.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D.阐明了社会意识形态更替的客观规律
19.在以下各项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任务中,日本明治维新没有完成的是 ( )
A.消灭封建割据势力 B.建立资本主义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C.废除土地买卖禁令 D.建立起近代化的工业资本主义经济
18.俾斯麦“铁血政策”的实质是 ( )
A.以武力巩固普鲁士的统治 B.镇压新兴的工人运动
C.以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D.以武力维护维也纳体系
17.以下各项不属于促成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因素的是
A.俄国工业落后于西欧国家 B.俄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C.俄国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 D.俄国与日本争夺远东失败
15.《上海学联告同胞书》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
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说明了
( )
A.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并起了主力作用
B.五四运动中上海学生率先起来斗争
C.北京商界罢市迫使政府释放学生
D.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法制建设在人类的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据此回答9-14题:
9.主张“明主悄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的思想家是( )
A.荀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嬴政
10.商鞅变法中“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的规定 ①目的是加强对民
众反抗活动的镇压 ②对后来的秦朝有消极影响 ③保证了法令的施行 ④导致了受车
裂而死的下场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1. 对《大明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提出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思想
B.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C.增加了经济立法,对贪污贿赂罪严惩不贷
D.“谋反”罪判决“陵迟处死”,祖孙三代也要株连斩首
12.明末清初批判君主专制,反对“人治”,提倡“法治”的进步思想家是 (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3.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将民主制度破坏殆尽的历史背景是 ( )
A.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后 B.1913年就任正式大总统后
C.1914年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后 D.1915年称帝后
14.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③总结了中国人
民革命胜利的经验 ④ 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三次政治民主化的机会,但最终都未能成功。据此回答5-8题。
5.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然而民主政治却难以真正实现,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B.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临时约法》不够完善 D.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缺乏民主精神
6.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民主政治可望而不可及的主要原因是( )
A.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背叛了革命
C.国民大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D.东北的奉系军阀依然存在
7.抗战胜利后,国共谈判失败再一次使民主政治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遗憾,主要原因是
( )
A.美帝国主义的阻挠 B.蒋介石对中共表示不满
C.蒋介石坚持独裁的政策 D.中共不愿放弃有原则的妥协
8.近代中国人与民主政治擦肩而过,根本原因是 ( )
A.民主政治不适合中国人的习惯
B.国共合作的关系不稳定
C.中国没有政治民主化的历史发展趋势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缺乏民主化的基础
新政权建立后都比较重视政治制度的建设,回答1-4题:
1.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 ( )
A.建立皇帝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 D.以法治理国家
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 )
A.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B.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C.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D.加强了皇权
3.金朝统帅阿骨打推行的猛安谋克制 ( )
A.适应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差距 B.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表现
C.有利于军事和地方行政的统一管理 D.加强了民族融合
4.康有为提出的具有立法职能的“开制度新政局”的主张出自于 ( )
A.《孔子改制考》 B.《变法通议》
C.《应诏统筹全局折》 D.《定国是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