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其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机械工业、信息产品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建筑业等是我国工业中的支柱工业(基础性、带动性、关键性)。
◆2、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作用: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重要性:农业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我国目前农业的基础地位还比较脆弱,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不能放松。
2、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措施:
根本上--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道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保障--要稳定和完善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多予少取放活、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核心是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我国农村的经营体制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一方面:在坚持土地、农田水利设施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家庭承包经营。另一方面: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结合起来,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 这种体制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力的水平和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广泛的适应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科教兴农(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关键措施、根本途径--面向市场,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可持续发展、物质基础--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投入、生态环境建设。)
重要条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城镇化战略、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指导思想和政治保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文明建设、民主建设。
3、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可耕地少、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因此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要把粮食生产抓紧。
[热点点击] 农民增收问题
1、为什么(1)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优越性;(2)农民积极性,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和农村生产的发展;(3)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城乡协调发展,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4)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社会;(5)现实原因
2、怎么办(措施)
总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市场机制作用与增加农业投入结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收的保证);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科教兴农战略、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关键);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小城镇经济;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职业技能培训;
[热点解读]新农村建设问题
[内涵]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必要性和意义]
1、必要性:根本上是由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现实原因:城乡差距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地位薄弱等等。 条件具备:经济持续发展,进入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
2、意义:
经济意义: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政治意义:科学发展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国家独立自主;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
3、怎样建设:(注意结合相应基础知识尤其是政治常识知识、做过的习题加深理解)
--城乡统筹发展:长效机制。(多予少取放活,政府投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产业支撑。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体制保障。(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适度规模经营、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经济基础。
--发展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关键)(科教文卫道德风尚、社会保障等)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物质条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可持续增收和发展)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政治保证(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
特别是抓住新农村建设的三点考虑: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了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更加突出的位置;②着眼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③必须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特别是土地承包经营的自主权。二是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热点点击]发展现代农业问题
[重要性]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措施]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4、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最大,对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实行股份制度。实现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国有经济进一步向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5、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意义:对企业:市场竞争力;对社会:以有限资源创造更多财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对国家:增加财政收入和宏观调控能力、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途径:公司要制定适应市场的正确的经营战略;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用高新技术改造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
另外,完善企业兼并和破产(发挥规模效益、优化企业结构、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注重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提高产品质量等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热点解读]人口、资源、能源、环境
[原因]我国经济发展过多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措施]基本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转移到依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中心环节);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品牌战略,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约意识;资源价格改革;目的: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国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制造业市场准入门槛,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壮大企业规模;发展的重点应当放在增加有效供给、着力优化结构上。
3、有限责任公司不发行股票,它的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技术或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即发行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它不同于债券,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二者在性质、受益权和偿还方法上面明显不同。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预期股息:股票面额、股票份数与股息率的乘积)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
2、我国法律规定的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面向社会募集资本,壮大企业规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形式,有利于深化企业内部管理。
股份制是社会大生产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1、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它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力量主要力量,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素质和国家经济实力。
3、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等)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分配原则。
根本上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是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对合法财产权的尊重、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可以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热点点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和谐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只有坚持效率优先,才能发展生产力,实现资源节约和社会财富增加,调动各生产要素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只有注重公平,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协调人们利益关系,保护劳动者利益,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先富带后富,最终到共富;反对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创业致富和带动后富相结合;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调整分配政策,调高、提低、取非,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税收制度。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来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初级阶段的国情即生产力多层次性决定了多种经济充分并存。总之,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
[热点点击]物权法的出台
[意义]适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 既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也有利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实现产权明晰、公平竞争,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保障各种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活力,促进社会和谐;
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生产关系的总和)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股份制是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希缺资源。
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扩大就业。
◆(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作用: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小康建设和加快现代化进程。
(三)、稳健的货币政策
1、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它是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领导力量,具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职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其目的是稳定币值、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还具有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以及持有、管理、经营国有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等职能。
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别负责银行金融机构、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工作。
◆2、我国商业银行具有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三大基本业务。我国银行作为信贷中心、转帐结算中心、现金出纳中心、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作用:筹集和分配资金资金和再生产顺利进行、提供决策信息、对经济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3、公民的存款储蓄是一种投资行为,它为国有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调节市场货币流通,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债券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证据,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债务证书。它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等,它与股票相比,都是有价证券,都是集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但二者的性质不同,受益权不同,偿还方法不同。
5、我国的商业保险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它是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的一项措施,为企业生产的发 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6、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信用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条件;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可以提高银行效率和提高经济效益、发展信用消费。
[热点解读] 国家宏观调控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发展不平衡矛盾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影响经济安全的因素还较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复习的主要切入点]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经济又快又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自主创新、城乡区域协调、和谐社会、深化改革开放。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