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5995  386003  386009  386013  386019  386021  386025  386031  386033  386039  386045  386049  386051  386055  386061  386063  386069  386073  386075  386079  386081  386085  386087  386089  386090  386091  386093  386094  386095  386097  386099  386103  386105  386109  386111  386115  386121  386123  386129  386133  386135  386139  386145  386151  386153  386159  386163  386165  386171  386175  386181  386189  447348 

1、股票

试题详情

3、GDP和GNP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能反映三大产业的水平和劳务成果,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也便于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

但GDP不能衡量社会成本;不衡量增长的代价和方式;不衡量效益、效率、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不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不衡量价值的判断,例如社会公正,例如幸福;不衡量分配等,因此,GDP要让位于绿色GDP。

4、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品扣除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它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以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国民收入的积累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用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用于社会物质储备三个方面;国民收入的消费包括用于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部分。

试题详情

2、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试题详情

1、社会总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的总和,用货币来表示就是社会总产值。

试题详情

8.

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进口和出口的关系。

[热点点击]中国入世五周年

[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进出口产品的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多;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进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明显;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增加。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

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各国加强互利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和繁荣;加入WTO以后,降低关税,改善贸易环境,促进对外贸易;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根本原因;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水平和对外开放的能力不断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升

[外贸跨越式发展利弊相伴]

言利: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势不可挡;中国产品的比较优势得以体现;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规模化的“中国制造”为国内新增就业岗位;人民收入、生活水平、社会稳定;经济结构优化、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关税收入、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外汇储备、国际收支、抵御风险能力。

说弊,中国经济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加深;存在经济安全的风险;入世以来,中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单位利润下降,呈典型的恶性循环状态。

[主要应对措施]

   以质取胜的出口战略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宏观调控:完善公平贸易政策,促进解决贸易争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推动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经济效益: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高技术含量和和质量,提高对外贸易的效益;产业结构: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发挥传统优势,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促进国内产业升级;企业:WTO规则、自主创新、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WTO原则和外交政策: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对外贸易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要扩大内需;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其他思考角度]入世改变中国的经济生活;加入WTO的意义;贸易摩擦的解决等

试题详情

7、世界银行是一个主要协调对发展中国家货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目的在于对成员国提供用作生产投资的长期贷款,以促进会员国资源的开发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试题详情

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的在于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协助解决其国内经济困难,以平衡其国际收支的逆差,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维护国际经济的稳定。

试题详情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然性: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②是发展市场经济竞争性与开放性的内在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经济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生产、市场、资金、科技开发与应用和信息传播的国际化;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推动了生产力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国际分工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3、怎样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自觉遵循WTO的基本原则,实现互利合作共赢。只有坚持这些原则,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独立,从而保证政治独立;才能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4.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从方式上分为对等、展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从内容上包括商品贸易、劳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增加本国的经济实力;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5、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世界性政府间的专业经济组织。它的目标是各成员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贸易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基本原则:公平贸易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非歧视性原则。

作用:降低关税,促进国际贸易;制定贸易规则,维护贸易秩序;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试题详情

1、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生产专业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 商品结构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市场竞争的激烈化。

试题详情

6、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与家庭收入相适应,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物质消费要与精神消费相协调;要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热点点击]扩大内需 刺激消费

[原因]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

当前的突出问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和出口,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导致局部领域投资增长过快,消费不旺,导致前几年过度投资的行业过剩,影响到经济协调发展。外贸顺差过大、对外依存度过高,又是以牺牲国内市场开拓、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扩大就业为代价的。城乡差距过大是突出问题。 

我国的国情:发展中的大国;整体生活水平较低;市场广阔;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条件具备:居民储蓄率高;经济结构的调整(城镇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新的经济增长点)

[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关系]

   投资性需求是中间性需求;处理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投资:保持适度;优化结构;消费:①根本上发展经济,重点增加居民收入,农民增收的渠道(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城镇中低收入阶层增收(个税、社会保障、医疗、就业等等),农村消费市场;②新的消费热点、消费观念、消费环境、消费结构、储蓄分流、信用消费;③财政作用:优化投资消费结构、促进增收、扩大消费、社会全面进步;出口:出口拉动经济,优化进出口结构、保持贸易平衡、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以质取胜。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