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9.某校高三年级的8名同学围绕“盲道的设计与管理”这一课题,组成探究小组,收集并整理到了下面一组材料。
同学们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知道了关于“采取无障碍措施”的有关法律条文。其中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和社会逐步实行方便残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采取无障碍措施。但该法律没有对关爱残疾人做出明确而详细的规定,本市也没有专门维护无障碍设施的地方法规。
同学们在走访后获悉,市政府每年都会投入500多万元用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改造,但同学们却发现,盲道的管理主体不明。无障碍设施是由建设局负责建造的,但建设局却只能负责建造而无法负责管理,政府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加以管理。
同学们通过问卷凋查和电话采访发现,有60%的人知道盲道,但43%的人不觉得在肓道等无障碍设施上设置障碍是违法行为,90%的育人在行走盲道受伤害后都自认倒霉。一些汽车驾驶员在“方便”心理支配下。无意识占用无障碍通道用于修车。
(1)请从依法治国角度,谈淡该市在盲道管理上存在哪些问题。 (6分)
(2)请你结合所学的哲学道理,面向该市市民写一份倡议书,号召人家关爱盲人,自觉维护盲道的畅通。 (选题1分,哲学道理胖1分,观点4分,结构1分,文字1分)
38.近年米,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较好地满足了老百姓的住房需要。但也存任着房地产投资规模过人,商品房价格上涨幅度过快,商品房结构不合理,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问题,影响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此,国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2005年3月,央行出台了以调高放贷利率、提高首付比例为主要内容的房贷新政策。200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七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以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2006年4月又出台了个人住房不满5年出售征收营业税的规定,遏制投机炒房。2006年8月,建设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出《关于制止违规集资合作建房的通知》,严禁党政机关利用职权或其影响,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搞集资建房,超标准为本单位职工牟取住房权益。
(1)请运用所学的政治常识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5分)
(2)从经济学角度看,国家是如何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4分)
(3)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9分)
37. 理论的正确在于其成熟,而它的真正价值在于使人们的实践更有力量。
36. “有钱存银行”是居民最佳的理财方式。
34.2007年2月9日,香港《文汇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从2003年六方会谈丌始以来,已经经历了五轮,六方会谈就像一幕悬念迭起的连续剧,当人们满心期待时,它却令人失望地落幕,而当人们似乎认为危机已经不可避免时,却又重现了柳暗花明的希望。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说中国扮演了力挽狂澜的角色,两位当事方朝鲜和美国没有丧失可贵的理智也应该值得称道。
请运用所学的政治常识知识回答:
(1)六方会谈进程出现曲折起伏的原因是什么?(4分)
(2)在当今国际社会中,我国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5分)
35.改革、发展需要成本,和谐同样也需要成本。下面表格显示的是东南沿海某市为一名月收入700元的外来工所支付的“和谐成本”。
注:规范企业用工行为,逐步提高外来工最低工资标准也是支付“和谐成本”的重要内容。
结合上述材料,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政府是怎样支付“和谐成本”的?
33.温家宝总亘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职业教台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国家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之所以重视职业教育,是因为职业技能
A.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
B.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劳动者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衡量劳动者职业道德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75分)
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32.近年来,江苏省通过积极推进城乡就业,大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等措施,努力缩小区域、城乡、行业之间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这表明
A.公平的收入分配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B.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C.消除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D.居民之间存在收入差距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1.国家可以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的时候,国家应该
A.降低存贷款利率 B.减少财政支出
C.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D.增加税收
30.《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规定: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应当自行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这一规定有利于
A.培养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 B.公民依法享有纳税人的权利
C.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 D.税务机关加强税源管理
29.如果处理得当,85%以上的垃圾能够重新发挥作用,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这说明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