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2003年•江苏文综•I) 近年来,我国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和社会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成克杰、胡长清、李嘉延、慕绥新等一批党内腐败分子受到严肃查处。在我国,领导干部只要触犯了法律,不管职务多高、权力多大,都将受到法律的惩处。这说明 ( )
A.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B.惩治腐败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C.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阶级斗争仍是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
1、(2000•京皖•8)继承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公民甲、乙为同胞兄弟,其父母去世后留下的遗产被甲独占,乙状告到法院。法院判决甲、乙各得一半。这表明我国公民( )
A.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B.权利和义务都是受法律保护的
C.权利和义务都是相对的
D.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2、(2001年全国)“权利的真正源泉在于义务。”这句话意味着 ( )
A.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B.履行义务是实现权利的前提
C.只有先实现权利然后才履行义务 D.履行义务必然要享受权利
(2007·全国文综卷Ⅰ·33)2007年2月7日,全国首例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大案告破,号称2006年度互联网“毒王”的“熊猫烧香”病毒的始作俑者李某等人落入法网。这表明:①公民在网络虚拟世界的行为不受法律约束 ②公民自由总是在法律规范内的自由式③公民是现实社会的权利主体,但不是网络世界的权利主体 ④公民有使用网络的权利,也有维护网络安全的义务(C)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主观题:
1.(06•江苏卷•34)某中学生在家上网时发现某网站载有损害国家、民族尊严的内容,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公安机关及时查实并依法查处了有关当事人。
请运用政治常识,分别说明该中学生和公安机关行为的依据。(9分)
[参考答案]:(1)该中学生的行为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2)公安机关的做法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依法治国的原则
2.(1)我国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民主自由权利,在我国这些权利和自由有制度、法律和物质来保障,这是公民政治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的表现。(3分)
(2)公民政治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并不意味着民主政治权利的绝对性。绝对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就是没有任何束缚的,这种状况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存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河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4分)
(3)如果人人都强调自己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绝对性而忽视公民的义务,必然造成整个社会的无序,最终导致个人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受损;因此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任何政治权利和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广泛的、真实的、绝对的”这一观点是片面的、不准确的。(3分)
(注:若考生答案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 3-4 分)
1.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农民工的经济、政治以及受教育等合法权利应受到法律的保护。政府必须履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职能。
②国家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
③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AD 2-7.CADDDB 8-11.DABD 12.BD
主观题:
2、(05•广东卷•36)辨析: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广泛的、真实的、绝对的。(10分)
参考答案
1、(05•全国卷Ⅰ•38)(3)农民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由于农民进城务工收人增长缓慢,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等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农民务工人数增长趋缓。对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请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理由。(10分)
12、(2007·上海政治卷·16)2006年以来,中央继续深入开展廉政建设的反腐败斗争,一批违法渎职的高级官员纷纷落马,并受到法律制裁。这体现了( )
A.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C.保持社会稳定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D.社会主义法制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
主观题:
11、(2007·广东政治卷·14)今年年初,应温家宝总理的邀请,12名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农民、下岗再就业人员等基层代表,出席国务院征求意见的座谈会。这体现了( )
A.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政府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C.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 D.公民有向国家权力机关反映意见的权利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