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飞入寻常百姓家。据此回答17--18题。
1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体现了: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1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常被用来形容过去的一些昂贵的商品现在变成了大众消费品。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B.大众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C.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D.商品市场日益繁荣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回答15--16题。
15.“心忧炭贱愿天寒”表明了炭的贵贱是:
A.由天气因素所决定 B.受市场需求影响的
C.由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劳动决定的 D.由市场上炭的供应量决定的
16.《卖炭翁》已被一企业注册为“卖炭翁”竹炭店的商标。该企业还把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句作为广告用语,在短短三个月发展连锁店400多家。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自身的文化内涵 ②传统文化也可以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 ③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多方面的 ④广告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鸟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2006年7月5日至6日,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议上强调,英才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提高思想认识,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做好试点工作,把这件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好。据此回答13-14题。
13.从经济常识角度看,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①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粮食生产的有力措施②有利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④是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的表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从政治常识角度看,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反映了:
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②科学发展观③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④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规定:“非公有资本可以投资参股下列领域的国有文化企业:出版物印刷、发行,新闻出版单位的广告发行,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音乐、科技、体育、娱乐方面的节目制作,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上述文化企业国有资本必须控股51%以上。”回答11--12题。
11.按上述“规定”组建的企业:
①属于股份制企业 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③扩大了公有资本支配范围 ④实行厂长(经理)负责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12.国有经济进而有为,要在做大做强上下工夫,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这种支柱作用表现在:
①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大中型企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③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国有大中型企业贡献最大 ④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畅销全球的书籍讲述了这样一则寓言:两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与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生活在迷宫之中,他们同时发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奶酪仓库,幸福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奶酪不见了。嗅嗅和匆匆随变化而动,并寻找到了新的奶酪。而哼哼和唧唧则固守在逝去的美好幻觉当中,消极等待,抱怨不休。经过长期的思想斗争,唧唧重新走出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新的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郁郁寡欢,坐而待毙……据此回答9-10题。
9.现实生活中,“奶酪”随时有可能被人动了。这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特点是:
A.平等性 B.竞争性 C.开放性 D.基础性
10.求新求变已成为企业生存的本能。下列做法符合该经营理念的是:
①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 ②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 ③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④清理、废除与WTO相违背的有关政策、法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中国改革发展思路中占据了20多年的一个重要命题--“先富论”,在“十一五”规划中转变为“共同富裕”的主调。回答7-8题。
7.“十一五”规划“共同富裕”的主调,体现了: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③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 ④建构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让部分人和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进而实现全体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过程,表明:
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②任何量变都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④实践是推动认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06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 “十一五”规划纲要)。据此回答5--6题:
5.沿用了五十年的《计划》第一次变成了《规划》。这种新的变化的最深刻原因是:
A.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需要 B.依法治国的需要
C.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 D.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6.《纲要》指出:“形成一批有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在现代企业之所以注重知名品牌,是因为:
①知名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意味着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形成规模效益 ②知名品牌具有更大的使用价值,所以价格高,利润空间大 ③知名品牌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④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是产品之间的竞争,企业发展需要名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2006年前三个季度,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运行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继续保持上年的发展势头,经济效益平稳较快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据此回答3-4题。
3.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最根本的途径是:
A.鼓励有优势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兼并 B.采用先进管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C.依靠科技进步,走集约型增长道路 D.规范破产行为,真正实现优胜劣汰
4.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A.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B.解决社会总需求落后于社会总供给的矛盾,控制经济过热
C.解决社会总供给落后于社会总需求的矛盾,抑制过快消费
D.调整生产力布局,实现企业技术进步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在努力追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争取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据此回答1-2题。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不起基础性作用的有:
①供求关系 ②价格机制 ③竞争机制 ④宏观调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④ D.③④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就像“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所以:
①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②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全面市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③市场为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完全正确的信息,促使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④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 2006年11月30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为江苏徐州教区王仁雷神父举行了辅理主教祝圣仪式。天主教教皇称一做法违反了教规。国家宗教局回应说,自行祝圣是中国内部事务。这体现了我国( )
A.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B.充分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C.支持宗教界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