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6921  386929  386935  386939  386945  386947  386951  386957  386959  386965  386971  386975  386977  386981  386987  386989  386995  386999  387001  387005  387007  387011  387013  387015  387016  387017  387019  387020  387021  387023  387025  387029  387031  387035  387037  387041  387047  387049  387055  387059  387061  387065  387071  387077  387079  387085  387089  387091  387097  387101  387107  387115  447348 

2.富娃发布后,市场出现假“福娃”,这说明:

A.市场具有灵敏性     B.市场具有自发性     

C.市场具有盲目性     D.市场具有滞后性

试题详情

1.据预计,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商品的销售收入将达40亿元人民币。这说明福娃:

A.有价值,无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无价值

C.是设计师的劳动成果          D.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试题详情

29.(附加题)

材料一:我国的资源相对紧缺、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世界水平的、和。我国资源消耗大,每万美元消耗的铜、铝、锌、镍合计70.47公斤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印度的2.8倍。污染排放强度强,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是日本的68.7倍、德国的26.4倍、美国的6倍。为此党和国家做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决策,提出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的向节约型的转变。

表1:A地区国有企业经营状况

 
亏损企业户数
上缴税收占工业企业上缴税收比例
盘活企业存量增产
2001年
70
40%
500亿元
2005年
13
60%
2000亿元

注:2005年该地区通过市场重组企业8户,其中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表2:A地区国有资本在各行各业中所占比重(%)

 
金融、通信、电力、石油等
食品、服装、商业等
2001年
82
78
2005年
95
26

注:2005年该地区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长值增长11.6%,比2001年高出30%。

表3:A地区国有企业的资本构成情况(%)

 
国有资本
集体资本
非公有资本
2001年
30
12
8
2005年
51
23
26

  (1)表1、表2、表3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上述各表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如何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3)什么是新型的工业化道路?结合材料一请你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几点建议。

试题详情

28.(24分)

材料一:2006年10月11日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英才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材料二: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表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差距情况

年  份
内  容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860元
7703元
8472元
9422元
10493元
比上年实际增长
8.5%
13.4%
9%
7.7%
9.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366元
2476元
2622元
2963元
3255元
比上年实际增长
4.2%
4.8%
4.3%
6.8%
6.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9:1
3.11:1
3.23:1
3.21:1
3.22:1

表2:2005年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粮食价格下行压力大
前10月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
全年又净减少耕地
农作物受灾面积
4月至10月同比下降0.8%
上涨9.1%
36.2万公顷
3382万公顷比上年上升4.6%

  (1)表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表一与表二有什么关系?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内容,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要使农民持续增收?

  (2)根据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为什么要确保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又如何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道路发展现代农业?

  (3)根据所学经济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为什么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试题详情

27.(13分)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要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今后五年我国第六个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是努力建设和谐社会要扩大就业建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表1:我国就业和再就业情况

内容
目标
 
年份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4050”人员再就业
城镇登记
2003年完成情况
859万人
440万人
100万人
4.3%
2004
预期目标
900万人
500万人
100万人
4.3%左右
完成情况
980万人
510万人
140万人
5.2%
2005
预期目标
900万人
500万人
100万人
4.6%左右
完成情况
970万人
510万人
130万人
4.2%
2006年预期目标
900万人
500万人
100万人
4.6%

注“4050”人员是指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

表2:我国近年城镇就业形势

内容
年份
新增劳动力
上年结转的下岗失业人员
城镇就业劳动力总量
全年新增就业人数
年度就业岗位缺口
2004年
1000万人
1400万人
2400万人
980万人
1420万个
2005年
1000万人
1420万人
2420万人
970万人
450万个

注:我国21世纪前20年仍然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存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就业难已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2005年大学毕业生307万人,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

结合材料,回答:

  (1)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有什么意义?

试题详情

26.(13分)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文中指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2)在收入分配中,为什么又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试题详情

25.“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专职业学校毕业生,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国家之所以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因为                    (   )

    ①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水平

    ②劳动者职业技能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国的生产力水平

    ③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

    ④职业技能是劳动者整体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24.《国倍跃进》一书曾对GDP这样描写:“乡间小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它们对GDP的贡献几乎为零。但是其中一个司机由于疏忽,造成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随之而来的是救护车、医生、汽车修理等,虽然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我们的财富GDP依然在增加。”这表明                           (   )

    A.GDP是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B.无论采取何种手段,只要经济增长即可

    C.GDP增长是衡量政府活动的唯一指标

    D.只顾追求经济增长,而不顾资源浪费的GDP是错误的

试题详情

23.我国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决定从2006年起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活费。以上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中的

                                                                (   )

    ①社会救济        ②社会保险        ③社会优抚        ④社会福利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试题详情

22.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我国在建设社会保障制度问题上必须考虑                           (   )

    ①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             ②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生活

    ③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④国家、企业、个人的承受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