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7090  387098  387104  387108  387114  387116  387120  387126  387128  387134  387140  387144  387146  387150  387156  387158  387164  387168  387170  387174  387176  387180  387182  387184  387185  387186  387188  387189  387190  387192  387194  387198  387200  387204  387206  387210  387216  387218  387224  387228  387230  387234  387240  387246  387248  387254  387258  387260  387266  387270  387276  387284  447348 

40.能源涨价是企业必须应对的一个严峻挑战。为此,某大型家电企业在建设生产基地时就采用世界领先的节能模式建造,并在员工中举行系列节能培训、节能比赛和节能奖励,使企业在年产值扩张1倍以上的同时能耗降低了30%。同时,该企业积极研究光波技术,把时尚与高效、省电结合在一起,它的光波空调、光波微波炉等已成为全球市场的主流产品。

问题: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分析,探究该企业应对能源涨价的办法。

答:①采用先进技术。该企业采用节能先进技术建造生产基地,在员工中举行系列节能培训,有利于降低生产能耗。

②加强管理。企业在员工中举行系列节能比赛和节能奖励,加强节能管理,能够有效降低生产能耗。

③开发适销新产品。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开发节能时尚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应对能源涨价引发的不利的市场环境。

④坚持科学发展观,走高效益低能耗的发展道路,不断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试题详情

49.材料: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今后的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建议〉指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1)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说明上述材料体现哪些哲学道理?

(2)运用价值观知识说明制定“十一五”规划,为什么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答:(1)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材料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现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都说明了要坚持有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材料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都说明了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③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材料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落实 “五个统筹”都说明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材料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说明了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2)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②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规律,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价,是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③制定“十一五“规划,只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试题详情

48.材料一:

我国的能源储量和利用情况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量占世界人口平均水平的比重
我国能源循环利用率占发达国家的比重
我国创造单位GDP能耗为其他国家的倍数
石 油
天然气
美 国
日 本
美 国
日 本
法 国
8.3%
4.1%
26.9%
11.5%
4.3倍
11.5倍
7.7倍

材料二:针对当前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建设节约型社会。

(1)材料反映了我国发展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2)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经济意义。

(3)建设节约型社会,要靠政府、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请就这三个方面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设。

答:(1)材料反映了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2)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利用经济,法律及行政的手段调控资源,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强化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个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节约意识,从小事做起,把节约资源落到实处。

试题详情

47.2005年9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首次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倡议。

   和谐世界有以下内涵:第一,它是对我国宝贵外交遗产的继承,是中国、印度等国在20世纪50年代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第二,它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新安全观”等重大理念的延续,是对话求安全、合作谋发展共赢思路的深化;第三,针对目前的国际形势和重大矛盾,它特别强调了不同文化、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进行对话和加深理解的迫切性,特别看重保持全球社会、政治和文明形态之多样性的必要性;第四,它充分注意到南北世界差距扩大的严重后果,要求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体制;最后,它当然需要“有理”、“有利”、“有节”地抵制少数国家的霸权主义,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

(1)简述胡锦涛主席提出构建“和谐世界”倡议的经济背景。

(2)我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倡议有何政治意义?

(3)请用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和谐世界”的内涵。

答:(1)①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各国内部和世界范围的贫富分化加剧,导致国际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增多。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已成为阻碍世界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以“和谐世界”理念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越来越成为必要。

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对外贸易量逐年攀升,2005年列全球第三。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对外战略持有某种疑虑是不可避免的。必须以“和谐世界”理念化解“中国威胁论”,充分展示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2)①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②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有利于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④有利于向世界昭示我国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展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⑤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⑥有利于推动国际政治民主化;⑦有利于进一步落实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⑧有利于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⑨有利于促进我国国内“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3)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谐世界”主张是对我国宝贵外交遗产的继承,是中国、印度等国在20世纪50年代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说明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②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和向前推移。“和谐世界”主张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新安全观”等重大理念的延续,是对话求安全、合作谋发展共赢思路的深化,是我国研究国际社会新事实,力求化解世界矛盾和紧张态势的新认识和新尝试。

③矛盾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和谐世界”主张特别强调不同文化、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进行对话和加深理解的迫切性,特别看重保持全球社会、政治和文明形态之多样性的必要性,这是对立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对立的表现,也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统一的表现。

④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南北世界差距扩大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只有正视这一客观实际,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体制,才能促进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

⑤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发展中国家抵制少数国家的霸权主义,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要重视量的积累,有时还要把握适度原则,因此,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原则就显得十分重要。

试题详情

46.中国是过去20多年里贫富差距扩大速度最快的国家,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已扩大至10多倍;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不到2%,而10%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则占40%以上;实际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5到6倍。因此,党的“十一五”规划将“先富论”转变为“共富论”,以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1)请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应怎样解决“贫富过分悬殊”的问题?

(2)党的“十一五”规划将“先富论”转变为“共富论”的主调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3)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党重视贫富差距问题的客观必然性。

答:(1)加强国家宏调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进行调节。经济上,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调节的力度,以缩小地区、城乡和各阶层居民之间的收差距;行政上,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制度,在保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更注重社会的公平;法律上,在保护公民合法收入的前提下,加大打击不法收入的力度。

(2)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先富论”认同下,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以及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和不和谐的现象也存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之中。因此党的“十一五”规划将“先富论”转变为“共富论”正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从认识随实践而发展的角度回答亦可)    

(3)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贫困差距问题。

试题详情

45.材料一: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大量消耗资源来实现工业化,中国的资源需求量将接近世界其他国家资源消费量的总和,这是难以想象、难以为继的。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

材料二:党和国家一贯重视经济发展资源的有效利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先后颁布实施,不仅催生了各种观念的变化,引导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更是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江苏某钢铁集团年产钢铁近1500万吨,原来能耗占生产成本的25%。面对能源和原辅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市场竞争激烈的态势,他们树立废物就是资源的观念,利用新技术对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煤气、水渣、尘泥、废水等进行分类安置,综合利用。2004年1--6月资源综合利用节支1.2亿元。

(1)联系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

(2)结合材料二分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3)联系材料三,说明江苏省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答:(1)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保护资源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①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②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起推动作用。循环经济是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③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联系引起发展,要坚持用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循环经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3)第一,有关部门要加快制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第二,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以绿色消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在全社会倡导和建立一个文明、安全和科学的消费方式。

试题详情

44.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个人利益的尊重和满足。

答: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以人为本和个人利益的尊重和满足之间是统一的。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制度体现的都是人民群众的意志,国家依法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③但公民个人应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在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时,如果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了矛盾,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试题详情

43.背景: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针对名人小组提出的两个方案,各国都发表了不同的见解。针对日、德、印、巴四国联盟提出了集体“入常”方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明确表示反对。

辨题:我国在对外关系中的立场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答:①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因此,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的在对外关系中的立场。

②我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既要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同时,又努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处理一切国际问题,都是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试题详情

42.实现民族平等就是消除民族之间的差别。

答:①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②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各民族平等的权利已真正等到实现。具体表现在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但是这并不否认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存在。③虽然各民族之间没有优劣之分,但总有大小、强弱、发展程度上的差别。因而这个观点片面。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