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7149  387157  387163  387167  387173  387175  387179  387185  387187  387193  387199  387203  387205  387209  387215  387217  387223  387227  387229  387233  387235  387239  387241  387243  387244  387245  387247  387248  387249  387251  387253  387257  387259  387263  387265  387269  387275  387277  387283  387287  387289  387293  387299  387305  387307  387313  387317  387319  387325  387329  387335  387343  447348 

28.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简述如何才能实现“人民共享成果”?(12分)

试题详情

27.材料一A城市生活垃圾可利用成分构成

材料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利用价值

垃圾类型
生物垃圾
塑料垃圾
废纸垃圾
纺织品
废金属
玻璃制品
利用价值
可制成优质肥料
1吨塑料可炼汽油700公斤
1吨废纸可造纸800公斤
布头可燃烧发电
100吨垃圾可回收有用金属3吨
玻璃瓶再生可节约成本90%以上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带来了哪些经济意义?(10分)

试题详情

26.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的进一步增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拒绝的历史过程。

请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10分)

试题详情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次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试题详情

从前有个秀才,书念了不少,可就是不懂得怎么样用,往往乱用一通,导致笑话百出。一天,有人丈母娘死了,请这个秀才写篇祭文,他就从书上照抄了一篇,结果把老丈人气坏了。原来他抄的是祭老丈人用的。人家批评这个秀才,他还说:“我写的祭文没错,是你家死错人了。”据此回答24-25题:

24.秀才的做法错在(  )

①意识没有反映物质          ②“一刀切、一风吹”

③没有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书读得太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

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要一切从自己积累的经验出发     ④要把握事物的联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高三政治训练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试题详情

23.象形文字是描写事物形状的造字方法。在象形文字中的“马”字,有多种不同的写法。这说明(  )

①对不同事物不同的人有相同的反映  ②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反映

③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存在正误之分  ④对同一事物不同的反映可能都是正确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专家表示,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存在很大困难。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大量消耗资源来实现工业化,我国的资源需求量将接近世界其他国家资源消费量的总和,这是难以为继的。回答21-22题。

21.上述材料的分析说明(   ) A.意识可以先于物质而存在    B.人们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见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22.面对上述情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在循环经济模式下,通过“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由此可见(   ) A.人类有时只有听凭自然的摆布   B.人类可以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 C.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    D.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改造自然的基本前提 

试题详情

2004年12月29日,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的163名委员,以全票通过议案,决定将《反分裂国家法(草案)》提请2005年3月5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使用法律手段阻止“台独”活动。回答19--20题。

19.为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制定反分裂法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适时的。材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 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B.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创造和利用规律 C.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相统一的结果 D.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发展和向前推移 20.全国人大启动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程序,受到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华人、华侨的拥护和支持,认为反分裂法将是遏制“台独”,维护祖国统一的有力武器。而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分子却称反分裂法实质上是“战争法”、“并吞法”。产生两种不同声音的原因在于(   )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立场不同   C.思维方法不同  D. 知识构成不同

试题详情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大损失。据此回答17-18题。

17.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   )                    

A、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行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C、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事物的错误观点

18.材料说明(  )        

①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反对主观主义的工作方法  ②办事情能否成功取决于决策是否正确  ③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前提条件  ④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