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 张某将100000元现金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入银行,2个月后全部取出,共取出现金100096 元。同期利息税为20%。该时期银行活期储蓄年利息率为 ( )
A.0.48% B.0.576% C.0.96% D.0.72%
4.对右图石油价格走向理解正确的是 石油价格
A.A B阶段,石油严重短缺, B C
B.B C阶段,石油的需求没有增加 A D
C.C D阶段,石油供不应求 供给
D.A B阶段,石油的需求量与石油价格成反比(注:生产石油的劳动生产率不变)
3.前几年,饭店用餐后“打包”的现象不太常见,把吃剩的饭菜带回家有点让人不好意思。而如今,“打包”的风气越来越流行。据调查,有70%以上的人表示愿意“打包”。这一变化表明
A.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B.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更加务实
C.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呈下降趋势 D.我国消费者的权利得到充分尊重
2.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成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高房价、高学费和高医药费完全打乱了正常的家庭消费结构。由于远期支出的不确定性,人们只好在近期扩大储蓄以规避可能的社会风险。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这一状况
A.将拉大贫富差距,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B.是居民消费心理日趋成熟的表现
C.会抑制消费需求,不利于生产发展 D.将增加银行储蓄,促进现代化建设
1. 中新网2006年7月20 日电,澳大利亚葡萄连续三年大丰收,全国待售的葡萄酒库存已达10亿公升。在超级市场和连锁商店,澳洲葡萄酒每瓶售价跌至2澳元以下,比一些瓶装矿泉水和罐装汽水还便宜。这说明
A.价格影响供求 B.供求决定价格
C.葡萄酒市场出现买方市场 D.葡萄酒市场出现卖方市场
39.材料一:我国居民基尼系数的变化(单位%)
1978年 |
2005年 |
|
城 市 |
农 村 |
城乡居民综合 |
0.16―0.18 |
0.21―0.24 |
0.45 |
注:基尼系数是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均等分配的区间,0.3-0.4属于合理区间,0.4-0.5表明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0说明出现了两极分化。
材料二:2004年东中西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城 镇 居 民 |
农 村 居 民 |
||||
东 部 |
中 部 |
西 部 |
东 部 |
中 部 |
西 部 |
10366 |
7235 |
4160 |
4160 |
2407 |
1921 |
材料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怎样看待这种现象?(5分)
(2)综合分析上述材料,指出如何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5分)
(3)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当前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的情况下,有人提出:“公平与效率,必须实现双赢。”请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这种观点。(7分)
38. 我国汽车行业由于生产能力和质量的提升,近几年来,车市出现了快速增长。面对如此诱人的车市,广东本田原计划2007年实现32万辆的产能目标,改为2004年底实现;上海通用随即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0亿美元,产能从53万辆提升到130万辆;北汽把2008年整车的产能目标也定格在150万辆。
然而,从2004年4月车市开始走低,5月开始汽车厂家的产销率、库存等指标趋于恶化,致使车价一降再降。为此国内主要生产厂商宣称,其部分车型的汽车产量将作短期调整。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经济学道理?(6分)
(2)这些经济学道理是如何体现的? (11分)
37. 银行多发行国债,既能减少银行存款利息又能加快资金周转,搞活经济。
36. 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越来越多的大型、特大型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马或建成,为实现21世纪我国经济的再次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企业、个人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国家庞大的财政支持。
辨析:国家财政收入越多,企业和个人的收益也越多。
请你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
35. 2006年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第一季度经济形势的总结指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供应量偏高,信贷投放偏快,对外贸易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而国务院也明确提出,下一步将控制货币信贷投放,加强固定资产调控。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必然紧缩,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将会大幅下降。
请问:国家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向紧缩方向偏斜,货币和信贷的收缩,对于高企的房价和弥漫着投机性味道的房地产业将会有什么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