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7330  387338  387344  387348  387354  387356  387360  387366  387368  387374  387380  387384  387386  387390  387396  387398  387404  387408  387410  387414  387416  387420  387422  387424  387425  387426  387428  387429  387430  387432  387434  387438  387440  387444  387446  387450  387456  387458  387464  387468  387470  387474  387480  387486  387488  387494  387498  387500  387506  387510  387516  387524  447348 

2007年8月10下午,国家航天局在北京宣布,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正式转入发射实施阶段,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将在年内发射。回答17-18题:

17.月色的朦胧、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嫦娥奔月”便演绎了一则美妙的神话。从哲学上着,“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

A.源自于人的意识能动性        B.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能动性反映

C.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         D.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18.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亮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我国业已启动的探月工程,将实现炎黄子孙千年奔月梦想,进一步掀开神话中“嫦娥”的神秘面纱。这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科学理论是推动实践发展和检验实践的标准

③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④事物的性质和状态随人类实践的发展而改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试题详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截止2007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1.3万亿美元,以13326亿美元的高额雄居世界第一。回答14-16题:

14.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用于:(   )

①平衡国际收支              ②调控外汇市场,稳定汇率

③偿还对外债务              ④干预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巨额的外汇储备,固然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不过持续过快增长,也给经济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容易引发贸易摩擦。这给我们的哲学方法论启示是:(   )

A.量变会引起质变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D.要坚持适度原则

16.从2007年7月1日起,我国调整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其中,有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被降低。取消和降低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   )

①会使我国相关出口商品的利润增加      ②有利于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

③鼓励商品出口,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④有利于优化我国对外贸易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试题详情

13.2007年入夏以来,我国四川、重庆等部分地区相继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有人认为,此次四川、重庆地区暴雨成灾与三峡大坝蓄水造成水汽蒸发量加大有关。事实上,近几年的监测结果并未发现三峡工程对区域气候造成明显的影响,导致四川、重庆暴雨成灾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异常现象。这表明:(   )

①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刻再现和反映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③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12.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总体形势良好,但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入过多,社会总需要扩张势头仍很强劲等矛盾比较突出。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利用利率等经济杠杆适当抑制投资需求的扩张,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以促进经济平稳又好又快发展。上述材料说明:(   )

①符合实际情况的认识才具有能动作用      ②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要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积极促成质变    ④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特别提出了两项约束性指标:每年单位GDP消耗下降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回答9-11题:

9.右图是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用来描述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变化关系的曲线,解读本图,

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没有必然联系  

B.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环境污染程度越高  

C.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对环境的影响不同  

D.“先污染后治理”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10.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我国未实现年初规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在我国,要促使图中的拐点出现,必须:(   )

A.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禁止高耗能产业发展,放缓经济增长速度

C.大力发展第一、三产业,限制第二产业发展

D.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11.“十一五”期间我国要抓好“减排降耗”工作,必须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这反映了:(   )

A.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        B.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创造性思维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动力      D.发展理念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试题详情

改善民生问题是推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回答6-8题:

6.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讲: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这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

A.要重视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要重视外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D.办事情要着眼于整体,搞好关键部分

7.教育是民生之基。政府应当进一步强化责任,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拨款,促进社会教育公平,进一步缓解社会不公。这表明,政府通过财政可以:(   )

A.调节收入差距               B.有效调节资源配置

C.巩固国家政权               D.迅速消除社会差别

8.就业是民生之本。某省政府通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其他专项援助活动,采取岗位援助、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措施,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消除全省的“零就业”家庭。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   )

A.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主要目标         B.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社会和谐

C.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         D.是目前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试题详情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回答4-5题:

4. 2007年5月10日,中国移动通信四川有限公司在成都发布企业责任报告,这是川内企业发布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在国际上,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是:(   )

①遵守市场交易原则,自觉依法纳税      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③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惟一目标      ④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有人认为,增加企业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其实从长远角度来看,企业担负社会责任和追求利润之间并不矛盾,相反,二者还会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这说明:(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B.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试题详情

3.重庆市直辖十年来,民营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6年,重庆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近二千亿元人民币,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五成,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重庆市民营经济显著发展的原因是:(   )

A.它更能适应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

B.它更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C.它更能适合股份制经济发展的要求

D.它更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

试题详情

加拿大青年凯尔·麦克唐纳通过自己的创意在网络上催生了一种叫“换客”的时尚族: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发布到相关网站,注明自己所需求的物品,然后等待网友来交换。回答1-2题:

1.“换客”一族享受着交换的乐趣,交换双方常常以“需要决定价值”作为信条。这表明:(   )

A.网络交易背离了价值规律        B.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

C.消费需求决定商品的价值        D.商品的使用价值影响其价值的实现

2.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目前正成为一种推崇环保精神的流行生活方式。人们之所以普遍推崇环保精神,是因为:(   )

A.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B.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精神的支撑

C.意识能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试题详情

25、族崇尚亲杜善邻,主张和而不同。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在有关我国外交政策的阐释中,最能体现“黄金法则”是

A、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B、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D、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