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1.在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诸家的思想观点相互对立、展开激烈的辩论,又相互影响,相互吸取营养,从而促进我国古代艺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这表明
A.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思想运动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C.思想运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D.思想运动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0.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及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得发挥了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宇宙观和建筑观,两种建筑在外形上相呼应,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这表明
A.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B.建筑艺术对建筑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C.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灵感来源于主观 D.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新的联系
29.下列对右图漫画认识,正确的是
A.对待传统文化要敢于创新
B.大众传媒不应该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28.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几分自豪感。这说明传统文化
①具有民族性、继承性 ②具有相对滞后性
③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7.近代中国,无数志士仁人探求救亡、图强的道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7周年的当天,香港、澳门多家报纸或发表社评,或以套红的国庆专版刊载庆祝文章;最近,我国许多学者专家积极编修台湾文献史料,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台湾历史及两岸同源一体的文化历史渊源。上述事例表明
①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 ②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在中国格言的海洋里,有两个意义相近的古老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 B.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 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今年是中韩建交15周年暨“中韩交流年”。“动感韩国”活动于2 007年8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两国文化交流的又一重要举措。回答24-25题。
24.中韩文化各有自己的特色.下列对中韩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①作为不同民族的文化.对两国各自的发展道路产生重要影响
②都有其自身的传承与创新
③在不同的经济、政治基础上产生的
④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在中国举办“动感韩国”活动,其政治意义是
①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有利于促进国家间的团结合作
②有利于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清除文化差异
③有利于推动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④有利于促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和和谐世界的构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⑧④ D.①②④
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越来越热。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热播并获得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事例不胜枚举。回答22-23题。
22.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
论视角是
①文化与综合国力 ②文化交流与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3.中国文化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果.但在强势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更
好地走出去,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下列对文化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兰举行的第3 l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2007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被表决通过,中国南方的这片村落一时间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④各国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在中国,很早的时候,龙就代表吉祥,成为皇帝乃至国家和民族的象征;直到今天,龙
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华人以“龙的传人”而自豪。但在西方文化中,龙主要是一种
邪恶的动物,是魔鬼的化身。东西方文化对龙的不同理解要求我们
A.要勇于抛弃民族文化中的愚昧落后的龙文化情结
B.通过与西方文化学者的交流,在相互理解中达成文化共识
C.加强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D.学习和吸收异族文化,把龙文化改造成都能接受的世界文化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