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国家之所以在分配领域采取上述措施,原因是 ( )
①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市场发挥作用的基础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③实现权利和效率的公平,就能够促进效率的提高 ④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漫画告诉我们
A.应该取消行业差距 B.要改变行业收入的过大差距
C.没有效率就无法实现社会公平 D.反对行业不正当竞争
3.许多打工的农民在年底结账时,经常遇到雇主赖账或克扣工资,当一些人为此告上法庭时,却因拿不出劳动合同而败诉。这表明 ( )
①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必要的 ②签订劳动合同能够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③农民文化素质低,又是法盲,打官司必然失败④劳动合同与每一个劳动者息息相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近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劳动,是公民权利;就业,是民生之本。然而,近年来就业歧视现象却成为困扰劳动者、求职者的一大难题:性别歧视、户口歧视、相貌歧视、地域歧视、学历歧视等。这种现象 ( )
①侵犯了求职者公平竞争和平等就业的权利 ②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 ③妨碍了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④会导致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降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对商家来说,2008年奥运会无疑是一个大有文章可做的题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专用”的产品越来越多。曾几何时,不少商家为自己的产品打出“XX运动会专用”、“XX会议指定产品”的广告。商家这样做 ( )
①增加了商品的价值量 ②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③可以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吸引消费者 ④是为了更多地获取利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9.(1)贫富差距悬殊、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隐患,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2)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和周围事物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日趋拉大的收入分配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贫富差距悬殊会压抑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会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和稳定,危及和谐社会建设,因此,党和政府予以了高度重视。
(也可从其他哲学角度分析:对立统一原理,强调矛盾双方的转化;量变质变辩证天系原理等。)
(3)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要整顿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努力缩小行业差距;要加强执法监督,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制止拖欠工资,减轻农民负担,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加强税收征管,充分发挥税收在收入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28.(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国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一切为了群众。千方百计解决我圈城乡居民就业难问题,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市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一些具有地方特点的措施。
②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拓展认识,发展认识。该市在总结原有政策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
③要坚持适度的原则。该市制定政策时既考虑到政策的力度,又考虑到财政的承受能力。
④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陔市既重视解决阶段性、局部性的突出问题,又考虑长期性、全局性问题。
27.(1)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围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重大问题,必须履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职能。
(2)关注群众住房问题.控制房价、觇范房地产市场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6.(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产业”体现了这一点。
(2)坚持重点论抓主要矛盾。“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把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体现了这一道理。
(3)坚持两点论即坚持全面的观点。材料中发展文化产业要防止两种倾向体现了这一点。
1.A 2.C 3.C 4.A 5.A 6.C 7.A 8.B 9.C 10.D 1l. A 12.C 13.A 14.B 15.D 16.A 17.D 18.C 19.B 20.D 21.A 22.C 23.C 24.D 25.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