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日本人服从。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 )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B.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C.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D.各民族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
8、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该现象启示我们(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在文化传播中要因时因地而变
③对各地文化不能轻率地加以否定 ④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文化的差异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7.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 )
①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②中华文化的传承性
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④中华文化的地域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那里河网纵横,吴越文化自然与水有密切关系。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含有特定的多样化民族个性。造成材料中情况的原因是( )
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②不同区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③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④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中美两国的差异表明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D、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4、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弘扬民族精神”的习惯提法变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新增“培育”二字说明:( )
A、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B、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
C、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
D、我党对民族精神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2004年,我国涌现出了一批楷模人物,如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被登封人民称为“女包公”和“包青天”的公安局局长任长霞、优秀的基层干部周国知、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牛玉儒等。据此回答2-3题
2、当代工人优秀代表许振超勤学不辍,刻苦钻研,创造出了世界一流的“振超装卸效率”。“振超效率”产生了巨大的名牌效应,许多世界知名的航运公司,主动寻求与青岛港的合作,仅2003年青岛港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20万标准箱,实现了24.3%的高速增长。并在全国各行各业掀起了学习“振超精神”的热潮。这体现了( )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国家走向繁荣的强大精神动力 ②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③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已经彻底改变 ④精神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
3、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铁人精神”,新时期出现了“振超精神”,对这两种精神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们是一脉相承的;
B、它们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C、它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D、“铁人精神”已被“振超精神”所代替。
1、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A、必须注意吸收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B、必须加强文化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C、要注意用先进民族的文化逐步替代本民族文化
D、要注意运用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去影响教育其他民族
37.某校学生根据十七大报告精神,围绕“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过程中,他们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出现巨大变化,具体体现在下列表格中:
表1:1978-2007我国GDP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
1978年 |
2007年 |
年均增长幅度(%) |
GDP |
3645 |
246600 |
9.7 |
表2:1978-2007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情况
|
1978年 |
2007年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343元 |
13786元 |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
134元 |
4140元 |
表3:1978-2007年城乡居民的消费情况
|
1978年 |
2007年 |
|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 |
1558.6亿元 |
89210亿元 |
|
人均消费零售额 |
376元 |
7354元 |
|
恩格尔系数 |
城镇居民 |
57.5% |
34.9% |
农村居民 |
67.7% |
40.0% |
材料二:十七大报告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这一方案。
材料三:该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到社会上有种观点,“我国的改革,并不是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根本否定,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请你加入他们的探究活动,对以下问题进行继续探究。
(1)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表1、表2、表3之间的内在联系。
(2)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材料二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3)请综合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针对材料三中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36.材料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2007年,中国在联合国继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设立中国政府特别代表,向达尔富尔地区派遗维和工兵并提供人道援助,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好评。中国还设立了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且还全面、深入参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建章立制工作,此外中国还一如既往地呼吁增加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和发言权,以维护其利益。
(1)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关系?
(2)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