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8421  388429  388435  388439  388445  388447  388451  388457  388459  388465  388471  388475  388477  388481  388487  388489  388495  388499  388501  388505  388507  388511  388513  388515  388516  388517  388519  388520  388521  388523  388525  388529  388531  388535  388537  388541  388547  388549  388555  388559  388561  388565  388571  388577  388579  388585  388589  388591  388597  388601  388607  388615  447348 

16.材料一 近年来,世界粮食的库存量严重不足,产品价格节节攀升。自2005年以来,全球食品价格累积上涨了75%。最近5年,全球气候恶劣,澳大利亚、乌克兰、加拿大等重要产粮地自然灾害严重,粮食产量下降;为了谋求新兴的生物能源,占世界玉米产量2/3的美国将玉米出售给能源开发商进行乙醇生产,将粮食变成工业原料,导致全球玉米价格不断上涨;一直以下的石油价格导致粮食产品的海运费用增加;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导致粮食的需求量增大。

材料二 在世界粮价加剧上升的同时,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困境。农民说:农本上涨已经成为农业减收的一个主要原因,国家给农民的农业补贴被生产经营农资的人拿走了。在农村普遍缺少劳动力和机械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农民改种经济作物几乎不可能,贷款难也制约着种粮户改种,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希望借国际粮价上涨和国内惠农政策东风,有一个开放的粮食市场和一个合理的粮食价格。

(1)从材料一中,可以归纳出世界粮食价格攀升的原因有哪些?

(2)联系材料二,说明影响我国农民种粮增产增收的因素有哪些?

(3)结合材料,请为我粮食安全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试题详情

15.(1)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人们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主要是由企业提供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促进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曾经使我国的制造业具备了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但是今天看来,这种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不利于劳动者自身需求的满足,没有做到以人为本,严重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从而不利于制造业本身的发展,导致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低,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采取低价竞争一方面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恶性竞争,在对外贸易中受到反倾销调查等贸易壁垒。

(3)从根本上说,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要加大对科技研究和开发投入,转变制造业发展模式,积极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的中国知名品牌,改变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有关部门要引导加强行业协调和企业自律,为我国制造业的对外出口提供服务和帮助。我国应用税收等手段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试题详情

15.背景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因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背景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继美日德之后的世界第四大制造业大国。我国制造业上缴税金、从业人口占全部工业的90%以上;制造业出口占全部外贸出口的91.2%。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仍然没有摆脱“廉价劳工+低技术+低价格”的传统发展模式,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为别人贴牌加工的尴尬地位,并且资源、环境、能源压力不断加大,外贸摩擦频频发生。针对这种现状,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要加快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注:我国企业的R&D(指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发展)支出占销售总额的比重低于1%,而世界平均水平在2.5%以上。2007年7月1日起,我国取消了553种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

(1)我国为什么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2)请评价我国制造业的传统发展模式。

(3)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联系材料谈谈我国应怎样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参考答案:

试题详情

14.①爱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拥护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爱国不仅要用热情,更需要把它落实到行动。②要做到理性爱国就必须坚持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结合;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自觉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坚决维护国家利益;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③要做到理性爱国就必须弘扬民族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以实际行动税极践行理性爱国。④要做到理性爱国最需要做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把爱国热情凝聚成社会稳定、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共同意志,汇聚在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事业里。

试题详情

14.人民日报2004年4月19日社论指出:爱国热情既要体现在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上,更要体现在为祖国的繁荣、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富裕而不懈奋斗的实际行动中。对我们而言,最需要做的是,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把爱国热情聚集成社会稳定、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共同意志,汇聚在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事业里。

为此,大学生纷纷表示:文明不应只在外表,内在的文明才是文明修身的基础。努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生活方向,正确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加强个人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做到理发性爱国,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文明修身的理念。

联系上述材料,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所学知识,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理性爱国?

参考答案:

试题详情

13.(1)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也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基本前提。中日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深远的共同的利益,有利于造福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这也是中日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②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中日两国对本地区乃至世界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中日关系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③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日关系的变化正是顺应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这是中日关系发展的时代要求。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中日关系的改善正是从两国政治、经济发展及各方面的需要这一实际出发来发展两国关系的(也可用矛盾韵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去回答)。②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日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共同利益。③事物是发展的,事物的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从破冰到暖春就说明了这一点。

试题详情

13.2008年5月6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乘专机抵达日本,开始对日进行国事访问。中日关系从冬天走向春天,从安倍一日“破冰”,到温家宝三日“融冰”,再到福田康夫四日“迎春”,这次胡锦涛更是五日“暖春”,两国领导人访问时间的变化既体现出双方高层交往宽度的拓展,也昭示两国关系去冬入春、前景向好。

(1)从政治生活的角度探析中日关系变化发展的原因。

(2)中日关系改善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有哪些?

参考答案:

试题详情

12.(1)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全球和平与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联合国在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维和行动,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做出了独特贡献。

(2)中国对达尔富尔问题上主张说明中国重视、支持并参与联合国开展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行动,是中国作为当代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表明中国一贯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树立中国独立、自主、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试题详情

12.材料一 2007年7月31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安理会有关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的会议上,一致通过第1769号决议,决定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大约2.6万名联合国和非洲联盟(非盟)混合维和部队。

材料二 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中国政府一直主张维护苏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通过对话和平等协商推动达尔富尔问题的政治解决。通过谈判早日实现达尔富尔和平、稳定与经济重建,是中国政府处理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有关达尔富尔问题的讨论,并为安理会通过有关达尔富尔维和问题的1769号决议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为帮助妥善解决达尔富尔问题所付出的努力,与中国积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和平与发展的政策一脉相承。

(1)结合材料一评析联合国在当今国际社会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主张对中国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试题详情

11. (1)材料一说明,农村通讯、道路、教育、科技等公共投入都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特别是科技投入产生的经济效益最高。

(2)①农村公共投入不足,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②单纯的市场调节,不可能解决农村公共投入不足的问题,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通过增加财政投入予以解决。③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依靠科技,财政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的科技水平,实现科技兴农。④财政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投入,有利于有效调节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对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探索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0多年的历史探索,推动了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不断创新;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各阶段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

(4)①国家机关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利益的执行者,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维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②国家机关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法律保障。③国家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完善法律制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立法权。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