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二)历史学科:
西藏自古即与祖国大陆密不可分;从唐至清,汉藏两族的交往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中国历代政府在西藏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西藏人民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对于近代以来外国殖民者的侵略和统治始终进行了艰苦而英勇的反抗斗争;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所起的积极作用。
(一)政治学科:
1、经济常识:(1)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开放性的特征。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西藏和祖国各地应该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推动西藏经济的发展。按照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积极推动西藏经济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西藏经济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4)国家的宏观调控。(5)财政的巨大作用。
2、哲学常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内外因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3、政治常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人民是国家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纳入依法治国的轨道。中共的地位、作用、宗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我国处理对外关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 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材料一 农村公共投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如下图)
材料二 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两个:一是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包括农村的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建设设施等;二是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十一五”期间,我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投入的力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财政加大对农村公共投入的理由。(9分)
材料三 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农村经济组织形式进行了探索。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突破个体农户经营的局限,先后实行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78年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本特征的经济组织形式,代替了低效率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也表现出一些不足,一种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3)我国对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探索历程是如何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12分)
材料四 为了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维护好农民切身利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4)材料三体现了哪些政治常识道理?(7分)
2008年初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了极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为此,辽阔的中华大地,打响了一场抗灾救灾的攻坚战;谱写出一曲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雪灾的凯歌。回答21-24题。
21.灾情发生以后,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的救灾资金,修复基础设施,为交通、食品、煤电油气的正常供应而努力。各级政府还及时预拨、增拨城乡低保资金,对重灾省区的低保对象给予一次性的生活补助。这些救灾资金和低保、生活补助的资金,分别属于
①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②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③公共消费和个人消费 ④社会物资储备和公共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来自中国保监会的统计表明,截至2008年2月13日,全国保险业给付雨雪灾害保险赔款总额已超过10亿元,各保险公司共派出4000多个专项工作小组、1.5万人奔赴抗灾理赔第一线,进行查勘定损。这表明发展商业保险
A.能为人民生活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B.能够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C.完全由参与保险者自主决定 D.是针对风险本身的一种投资方式
23.2008年2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灾后重建工作。会议要求认真落实救助受灾群众的各项政策措施,组织好缺粮农民的粮油供应,大力开展生产自救,帮助农民度过春荒。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 ②国家具有社会管理职能
③国家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④国务院是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24.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的实力大大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因此,这次雪灾虽然对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但不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这表明
①一事物和他事物总是无条件地联系着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刊登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问卷调查,经过一年多的多方研究论证比较,目前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已基本形成。据此回答19-20题。
19.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有人认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损害了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也不利于旅游经济的发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休假权利
②法定节假日的改革体现了让每个劳动者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③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分散了旅游时间,有利于提升假日旅游和消费的质量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
2007年12月27日凌晨l时18分,“南海一号”沉井完全登陆,实现整体打捞的成功。据悉,今天凌晨工作人员将继续工作,准备将“南海一号”沉井再往前移100米。到今天白天,“南海一号”可望被移到水晶宫的门前。28日将有一个庆典仪式,正式欢送“南海一号”入住水晶官。据此回答17-18题。
17.常规的海洋考古是现场发掘,就是考古人员到水下一件一件把文物扒出来,但是“南 海一号”实行整体打捞,就是连船带泥土和文物装到特制的沉箱里,再打捞出水,以尽最大可能保留文物信息。打捞方式创新的辨证唯物论依据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与时俱进
B.认识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18.著名演员、陶瓷鉴赏家、收藏家王刚介绍了宋朝官窑瓷器及外销瓷的相关知识,对比了国际拍卖市场海捞瓷的价格,他认为花费3亿元打捞“南海一号”在市场价值上根本不值。王刚对“南海一号”的打捞持不同观点说明的辩证法道理是
A.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B.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C.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应该按客观规律办事 D.应该在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1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首诗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C.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D.天时人事日相倦,冬至阳生春又来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