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3. 《吕氏春秋》中说:“有道之士,贵以近求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月,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有道之士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原因在于他:
A.借鉴了别人的经验 B.看到了事物的内在联系
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D.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2.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的哲学依据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执政为民
B.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D.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国家各项事业的法制化.规范化
21.当我们要促进事物的发展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的飞跃。之所以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的飞跃.是因为:
A.没有质变就不可能有量变 B.事物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 D.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0.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9.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若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若舟。”其哲学寓意是:
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C.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衡的
18.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 这是因为:
A.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观点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
D.正是由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17.“因地制宜”是作物栽培的基本要求,如果不看水土.气候等,盲目种植,那么就必然导致失败。这说明:
①利用规律必须坚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不能改变的 ③任何规律的作用都是有利有弊.一分为二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为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我国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借鉴了国际上各种预案制定的经验,分析了美国“9·11”事件.印度洋海啸.疯牛病等危机事件,并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了创新。这表明我国应急预案的编制:
①坚持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坚持了发展的观点
③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④坚持了群众观点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5.有人大代表将城市和农村比喻为人的两条腿。现在农村这条腿短,不补齐这条短腿,就要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部分对整体具有制约作用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4.2005年1月6 日,我国内地人口达到13亿,这使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在人口问题上,过去一些地方“越穷越生,越生越穷”,陷入了恶性循环。而计划生育搞得好的地方,则出现了“少生快富奔小康”的良性循环。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的斗争推动着事物发展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