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汶川地震中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四个字“多难兴邦”,深刻揭示中华文化的底蕴,阐释了这个民族的不屈精神,地震让我们整个民族觉醒,让我们整个国家的凝聚力空前提升。是的,四川地震,让中华民族塞翁失马! 80后在08年长大了,这是四川汶川地震后,整个社会对80后的评价,媒体开始铺天盖地,争先恐后的描述着80后在地震中的表现,所有的媒体似乎都难以掩饰他们内心的喜悦,媒体赞扬了80后表现出来的团结、坚强、沉着和睿智,更是高度评价了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 用市场的眼光来看,地震后对80后有着的正面评价,这是整个80后品牌经营的失败,而经营这个品牌的人,是绝大多数80后的人。所幸,这次四川地震给了80后一个展示的舞台,80后也确确实实舞出了动人的舞姿,我们为之欣慰。所以,我们不要轻易地对80后给予前后如此悬殊的评价,因为,他们的成长背上了8万条鲜活的生命,因为他们的成长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经历了难以洗刷的灾难!这样的成长代价,他们承受不起! 联系上述材料 ,运用哲学常识中有关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多难兴邦”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①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我们战胜了重重困难,那么这些困难就是我们和国家的一大笔财富,多难则兴邦。反之则亡国。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这是一切事物的发展途径。多难兴邦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战胜灾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心 (2)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80后的年轻人?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社会普遍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绝对美好的东西,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80后身上的美更应该得到褒扬,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人无完人,为了每一代人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应该全面和宽容理解、认识社会中的每一个群体。 ②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天灾人祸,以及得到国人、家人及社会人士的帮助,这些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人生经历,我们要学会关注周围,学会关爱世界。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社会和他人对我们的帮助多种多样、有大有小。尽管有的帮助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突然感觉到,那是我们成长的重要条件。我们应常怀感恩之心。 (3)80后在四川汶川地震后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让社会认可他们的?
①人的价值体现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爱家人,爱朋友,爱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地震后80后的年轻人不计个人利益解救他人于危难之中的行为,赢得了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尊重,从而也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 ②人的价值,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灾难面前涌现的无私奉献、热心助人使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为难之际他们考虑的是他人的危难,难能可贵,体现了人间的大爱真情。③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发展自己的才能、提高个人素质;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80后在地震后的表现和所付出的给社会很多的感动,教会了80后活着的珍贵,活着的幸福,健康是财富。
8. 材料一:2008年11月13日上午,在杭州火车站售票大厅前的广场上,某报记者采访了一群准备回家的农民工。
记者:“过年还早呢,怎么回家了?” 农民工:“工厂关门了,没活干了。”
记者:“怎么会没活干呢?” 农民工:“听说是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
记者:“为什么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会让你们下岗?” 农民工:……
(1)请你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帮助农民工回答记者最后的提问。
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②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金融风暴,中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③少数企业受此影响而倒闭,导致工人下岗。
材料二: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2008年11月27日,中央政治局就当前经济形势和2009年经济工作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12月8日至10日。中央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对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进行周密部署。会议确定的相关经济目标,要待国务院拟定《政府工作报告》并于2009年3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过后正式实施。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们党是如何执政的。
①党坚持科学执政。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部署。②党坚持民主执政。中央政治局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③党坚持依法执政。会议确定的相关经济目标要通过法定程序后才正式实施。
材料三:“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中国信心”曾经让我们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和危机,也一定能够让中国经济经受住“金融海啸”的严峻考验。
(3)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为什么要增强“中国信心”。
①文化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增强“中国信心”能够使中国人民在困难和危机面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③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④提升中华民族战胜困难和危机的勇气和信心。(考生若从文化生活其它角度回答,如:“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提高我国的综舍国力”等,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金融危机对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发展的机遇。请运用辩证法知识,任选两个角度探讨如何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实现转“危”为“机”。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我们在“危机”面前要充满信心,同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实现转“危”为“机”。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条件下相互转化。面对当前金融危机,我们要创造条件,促进从“危”向“机”的转化。③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我们要具体分析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采取措施,促成“危”向“机”的转化。④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我们要立足实践,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寻找解决“危机”的新思路,实现转“危”为“机”。(考生只要回答其中2点即可)
7.材料: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国家提倡大学生实,行自主创业,然后在创业中出现"100人创业,95人死掉或受伤,只少数人可以摇摇晃晃地走过去”是大学生创业的真实写照.正是由于成功率不高,大学生创业广受争议.对大学生而言,自主创业的进取精神令人钦佩,即使失败,这段经历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大学生在创业时,要有足够的“杭击打”能力,要做好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准备;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忽略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好高鹜远,眼高手低.或者一味地抛弃过去人们创业中的经验,盲目求新、求异。或者一味地信赖于人们过去的经验走不出传统的圈子。因而出现创业不创新,创业难成功的局面。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运用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分析,大学生创业为什么容易遭遇失败和挫折?
(2)请从创新观的角度出发,提出大学生创业成功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l)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大学生虽有较高的理论知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满腔的热情,然而存在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估计不足等弱点和缺陷。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义认识不足,支持不够,导致大学生在创业中对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认识不足而失败。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一些大学生好高鹜远,眼高手低,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忽视量的积累,导致创业失利。
(2)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既要尊重书本知识,但同时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能完全相信书本知识和否定传统的经验,盲目求新、求异。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敢 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大学生在创 业的过程中要能夹波过去人们创业中的传统思维,根据实际情况的交化,寻找新的思路,开发新的境界。
5. 材料一、近期社会上掀起了讨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一论热潮,其中“医改新方案将会采取‘英国模式’还是‘德国模式’”引人关注。参与医改方案制定的专家对国际上有一定实际成效的卫生管理体制、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模式都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学习,但学习借鉴不等于简单照搬。我国的目标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卫生体制模式,决不可能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我国制定医改新方案应该坚持的正确态度。
答 :①矛盾是事物自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分析问题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在对待外国医疗卫生体制模式上要坚持批判地继承的观点,不能照般其他国家的模式。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因此,我们在认识问题时,必须坚持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必须借鉴和学习国际上有一定实际成效的做法。③矛盾又有特殊性,不同事物包含的矛盾各有其特点。我国在制定新医改方案是必须充分考虑本国的国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材料二:为了使《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更加科学完善,符合医药卫生发展规律,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务院决定再次广泛征求意见。
(2)《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体现的政治学道理?
答:国家机关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是履行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4.材料一:
注:另据调查,多数居民认为收入会继续增加,但出于对将来教育、医疗支出等的考虑,居民消费的增长仍不容乐观。
材料二: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投入不足,政府的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短缺。研究显示,如果国家财政能解决这一支出,我国居民消费率就能增长约3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目前国家在这一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十一五”期间,我国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关系民生的公共事业投入的力度。
⑴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请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简析其原因。
①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人们可支配的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越快,消费增长也越快。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教育、医疗等的预期支出,抑制了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并使居民抑制当前消费,也是造成居民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重要原因。 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联系。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制约了我国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增长。
⑵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党和政府加大对关系民生的公共事业投入的力度所体现的哲理。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情况,党和政府提出财政将加大对关系民生的公共事业投入的力度体现了这一道理。②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党和政府将加大对关系民生的公共事业投入的力度,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党和政府提出财政将加大对关系民生的公共事业投入的力度正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
⑶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解决上述问题。
①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②积极履行文化职能,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居民提高收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创造必要的条件。③积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促进居民消费消除后顾之忧。
3. 材料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2009年春节前就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旨在帮助农民工尽快实现就业的“春风行动”,制定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工利用积累的资本、技能等经济要素返乡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各地结合扩大内需要求实施的农村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项目,也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机会。
材料二:党中央、国务院1982年到1986年连续出台“五个一号文件”,党的十六大以来,又连续出台6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11个“一号文件”立足于不同时代具体的三农问题及时有效的提出了不同的主题,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有效地指导着中国农村改革,农村改革正是在“一号文件”指导下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巨大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新时期又不断地指导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经济意义,并列举三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办法。
第一是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水平,进一步扩大内需;第二是农民工通过返乡创业,集聚资本、技能等经济要素,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第三是有利于减少大规模的异地流动带来的不利影响,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稳定;第四是有利于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整个新农村建设。列举一项1分。如:兴办企业、兴办农家游项目、特色养殖等。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一号文件”指导下的农村改革所蕴含的实践观点。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不同时代提出不同主题,显示农村改革理念在实践基础上与时俱进;“一号文件”指导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正是在“一号文件”指导下,农村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一号文件”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繁荣。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党知识分析中共中央连续出台“一号文件”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实行政治领导,是执政党。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出台政策要符合和实现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是执政为民的体现。③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体现了民主执政;连续出台的文件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是尊重农村发展规律的结果,体现科学执政。这也是党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结采。④新时期出台一号文件,推动了新农村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