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文明的关系。
答:世界文明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作用过程。一方面,文明是多样性的,各种文明形态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都应该得到普遍的尊重和保护。另一方面,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又内在地具有统一性。正是这种又多样又统一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文明的进步。
1、结合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认识和处理不同文明的关系。
答: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各种文明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和借鉴,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②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
③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能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奋发图强。
④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以促进社会风气不断改善为目标,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其关系?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③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④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5、如何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答: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十一五纲要》指出,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具体措施有:
①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鼓励农村人口进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定居。
②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逐步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规划城市规模与布局要符合当地自然承载力,与当地经济发展能力相适应。
④健全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建立健全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制度。
4、怎样理解加快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总方针。
答:农村改革发展总方针是指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1)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就是指国家和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资力度,加大对农业补贴力度,加快农业收入增长,彻底改变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
(2)另一方面是指要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尤其是加大多予力度,加快放活探索,要加强进一步对三农的投入,持续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农村发展怎样做到以人为本(农村改革发展的五大原则)
①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②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④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⑤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2、怎样建设新农村?
1、说明加强农村改革的必要性。
答:(1)进一步加强农村改革,是由我国当前形势决定的。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要更加自觉地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的推进农村改革。
(2)进一步加强农村改革,是由我国现阶段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所决定的。表现在:①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②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③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3)进一步加强农村改革是由我国农村改革的时代特点决定的: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